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症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25例(62.5%)患者伴有心理障碍,包括焦虑、忧郁、失眠等。通过进行心理治疗、饮食习惯调节及药物综合性治疗后,19例患者病情显著好转,18例患者病情有效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个体化治疗,重视心理治疗,结合饮食习惯调节,及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最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究以电针治疗手段对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患者为2016年09月份开始到2017年09月份截,在我院消化内科当中接受治疗的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患者,共有120名患者参与了本次的观察探究,在开展探究后将120名消化不良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划分为两组,分为探究小组以及对照小组,每个小组当中的患者人数均为60。探究小组中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方式以电针治疗模式为主,对照组治疗当中以指定饮食的治疗方式为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全面的记录下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进展,并结合相应标准进行论证分析。结果在以电针作为消化不良病症治疗方式的探究组当中,在去除2例因脱落而排除的患者外,在其余的58例患者当中,治愈6名,治疗效果明显10名,治疗有效共计30名,治疗无效患者为12名,疾病治疗有效为79%。在以指定饮食为治疗方式的对照当中,治疗效果明显2名,治疗有效患者数为14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数为44名,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27名。结论采用电针类型的治疗手段对功能性类型消化不良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其临床治疗效果突出,是值得推广临床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独用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四联用药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5.71%,提升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患者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西沙必利)和对照组(麻仁丸)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75%>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的肛门直肠感觉和排便情况对照相仿(P>0.05),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感觉和排便情况均明显得以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每周排便次数(3.95±1.18)次>(1.23±0.32)次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直肠最低敏感量(158.21±15.3)ml<(184.62±20.19)ml、直肠最大耐受量(227.59±25.38)ml<(251.59±28.46)ml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需要在临床上合理应用,以改善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1 月期间 收治的 46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予以分组研究 ,按照随机数表 法 均 分为两组,即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23 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5.7% ,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1.3% ,两组比较不具明显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3%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6.1% , 两组 对比具有明显 差异( P< 0.05) 。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效果与西沙必利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