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是否能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住院天数。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新生儿科的所有病例为研究对象,共计817例,将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新生儿科所有病例纳入监测组(N=423)进行目标性监测,将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新生儿科所有病例纳入干预组(N=394)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实施感控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实施不同临床干预措施后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d)。结果(1)在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监测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的高于干预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84,p=0.0000);(2)在感染发生情况上,组间比较,监测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显著的高于干预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00,p=0.0177)。结论在针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中,与常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相比较,我院所提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干预的措施可以显著的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是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的理想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我院从2020年1月开始,全面调整了新生儿科的护理管理模式,特别是对新生儿科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进行强化管理。成立了护士长领导下的强化管理小组,创建了专门监测医院感染的档案,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强化医护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及防控能力,将手卫生制度落实到位,开展好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及环境管理工作。以2020年1月为分割点,2019年为强化管理前,2020年为强化管理后,分析强化管理前后,我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防控的开展情况,对比医院感染在强化管理前后的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在强化管理前后的发生率分别为0.19%、0.35%,强化管理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强化管理后,对比新生儿科手卫生管理评分、医疗器械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等,均高于强化管理之前,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全面生了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的关系。方法严格落实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调查分析该科室 2017—2019年的器械相关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护理人员手卫生、感染患病率等数据。以 2017年数据为定基,分析 2018年和 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9年患病率和感染例次率均低于 2017年 (均 P< 0.05)。 2019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感染率低于 2017年 (P< 0.05)。 2019年空气和手卫生效果评分均高于 2017年 (均 P< 0.05)。 2019年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手卫生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前依从性评分、清洁无菌操作前依从性评分、接触患者环境后依从性评分均高于 2017年 (均 P< 0.05)。结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也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医院感染与护理相关问题分析及策略。方法:通过对我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患儿的全年感染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探讨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儿科医院感染率存在季节性变化,医院感染发生率通常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达到峰值。春季和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患儿数量显著增多,导致医院内呼吸道感染聚集性暴发。夏季气候炎热,细菌更容易繁殖,患儿中食物中毒和胃肠道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患儿年龄较小,抵抗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年龄越小,患儿遭受儿科医院感染的风险越大。同时,需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应不同季节的特点,灵活调整防控策略,给予患儿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保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全部为儿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 90 例,按照平均的方式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的 22.22% , P<0.05 。观察组对环境质量、沟通教育、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 24.27±0.04 、 24.51±0.05 、 23.69±0.15 、 23.88±0.14 ,均要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儿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特征,为儿科医师预防与治疗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查阅我院儿科医院感染患儿的病历并统计有关资料;微生物室实验操作遵循卫生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规范进行,无菌方式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KB法检测,实验全程在室内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结果:共培养获得病原菌205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3代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均接近或高于40%;而且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达38.8%,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检出率达40.5%,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达12.0%、15.4%。结论:基层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现状值得高度关注,其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性严重,医院应提高防范意识,制定干预对策,力图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控制儿科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危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