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NS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45例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完成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NSD患者纳入观察组,抽取同期45例完成内镜下传统鼻中隔成形术的NSD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1年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估两组鼻腔鼻窦结局、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鼻塞主观症状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1年两组SNOT-2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1年两组鼻塞主观症状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较传统成形术更利于改善鼻腔鼻窦结局,减轻鼻塞主观症状,且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手术方案将其中接受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A组,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经治疗,A组手术有效率94.74%,B组手术有效率90.9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组内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率7.89%,B组术后并发症率9.09%,两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均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术式,两种方法的效果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方法及临床诊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我科就诊的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就医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与对照组(行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各20例,主要观察与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鼻粘膜完整性、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鼻粘膜完整性、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应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手术视野清,操作简便,矫正后的鼻中隔符合正常解剖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对患者创伤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腔扩容术和内金霞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合理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鼻腔扩容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使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腔内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且术后并发症更好,安全性更优,是临床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中隔缝合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进行鼻中隔缝合,鼻翼不做填塞处理,对照组则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对双侧鼻腔进行填塞,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2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鼻中隔血肿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量、鼻中隔血肿情况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显著,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出血量,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鼻中隔血肿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所受痛苦小,可以作为在患者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代替鼻腔填塞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形态的矫正方法。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玫瑰医疗美容医院对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其中男11例,女36例,年龄18~43岁,平均23岁。术中保留L形支架后切取鼻中隔软骨,先通过对偏曲对侧的鼻中隔软骨进行划痕及软骨移植等措施,对鼻中隔背侧偏曲进行应力性和容积性矫正,再根据鼻中隔尾侧不同偏曲情况进行矫正。(1)Ⅰ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尾侧向一侧弧形弯曲时,于弯曲软骨凹面作划痕,一侧放置软骨板条,形成单侧夹板矫正弯曲。(2)Ⅱ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连接在前鼻嵴上,鼻中隔自后角向前角方向呈直线倾斜偏曲时,于尾侧偏曲方向的对侧将移植物自前鼻嵴向前放置,保证前角位置居中,作容积性矫正。(3)Ⅲ类:前鼻嵴居中,鼻中隔后角自前鼻嵴脱出并偏向一侧,鼻中隔尾侧直线偏曲或弧形弯曲时,将后角自错位点剥离并复位于前鼻嵴上,尾侧过长时予适当切除,根据尾侧的软骨强度及偏曲倾向行软骨加强移植。(4)Ⅳ类:前鼻嵴本身位置偏向一侧,鼻中隔后角连接于错位的前鼻嵴上时,保留约2 mm的软骨于前鼻嵴上方后,从前鼻嵴前方离断尾端并向中线复位,移位距离较大时在断端错位间隙内填充小软骨。如原前鼻嵴过于突出可予以凿除。根据尾侧端强度及偏曲倾向作软骨加强移植。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组47例,Ⅰ类8例,Ⅱ类13例,Ⅲ类5例,Ⅳ类21例。平均随访1年3个月,1例Ⅱ类、2例Ⅳ类患者在术后1~3个月内出现偏曲的复发,于术后半年进行二次调整后基本达到满意;1例Ⅲ类患者术后一侧鼻腔通气不畅,检查为该侧下鼻甲肥大,后行下鼻甲肥大矫正术后缓解;余4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鼻背与鼻尖及鼻小柱基本居中,鼻孔双侧基本对称,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将鼻中隔L形支架背侧和尾侧按不同偏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可有效治疗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形态畸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腭锤腭咽成形术在鼾症治疗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74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7)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腭锤腭咽成形术展开治疗,对照组(n=37)通过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予以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与通气时间、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低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1.1%;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腭锤腭咽成形术用于鼾症的临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低通气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