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出现骨折非常容易涉及到以及损伤,发生损伤会引起和干端出现桥,造成板提前闭合,导致肢体短缩或者是出现成角畸形,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十分大。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属于临床小儿矫形外科中存在的难题,现在针对损伤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手段非常多,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儿童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骨骺 骺板损伤 治疗进展
  • 简介:是儿童骨骼最具特点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血运以及骨化的特殊性,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受伤后漏诊、误诊和不恰当治疗,都可以导致儿童骨骼生长障碍。一、儿童骨折及分类骨折的分类很多,广为接受的是Salter—Harris分类,将骨折分为五型。分别为:SH—I型:滑脱。典型表现为骨折线从肥大细胞层通过,并将和干端分离。由于滑脱时没有涉及到骨质,如果没有移位,在x线摄片中很难发现,仅能发现轻、中度软组织肿胀。但在骨折愈合后,有时可以在x线摄片中看到板增宽或沿边缘有新形成的迹象。

  • 标签: 骨骺损伤 儿童 骨骺骨折 诊断 SALTER 骨骺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损伤并发症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局部桥切除只适用于尚有生长潜势的板。

  • 标签: 骨骺损伤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在儿童胫骨远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科经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愈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胫骨远端损伤患儿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14岁,平均10.8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2例,Ⅳ型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52h,平均5.5h。根据病情及踝关节X线评价愈合情况,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通过1周、6周、6个月、1年、2年的随访观察,26例患儿均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有明显畸形愈合,未发生双下肢不等长。其中1例X线片示线不清或称有早闭,但未见患肢短缩。AOFAS踝-后足评分评分,优24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6.15%。结论手法整复治疗胫骨远端损伤是一种费用低、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愈合速度快、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法整复 胫骨远端 骨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肱骨远端损伤及预后评价运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远端损伤患者,将其临床治疗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远端全分离组、肱骨内踝骨骨折组以及肱骨小头骨分离组,分析每组的X线表现和骨折机制,并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200例肱骨远端损伤患儿中,24例为远端全分离,占12%;124例为肱骨小头骨分离,占62%,其中90例愈合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52例为肱骨内上髁骨折,占26%。结论损伤出现血供障碍是导致畸形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尽早对肱骨远端损伤患儿进行X线诊断,准确复位,能够避免发生畸形。

  • 标签: X线诊断 肱骨远端骨骺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损伤中以微型指掌骨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诊治的损伤患儿共计86例为研究样本,患儿均以早期切开手术解剖复位后,以微型指掌骨钢板进行固定。结果手术后4周以X线片进行复查,86例患儿中优43例,良41例差2例,本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7.67%。结论在小儿损伤中以微型指掌骨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可达到比较好的解剖复位效果,有助于促进患儿关节活动度恢复,该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骨骺损伤 儿童 钢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童肱骨远端损伤及预后评价运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远端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远端全分离组、肱骨内踝骨骨折组以及肱骨小头骨分离组,分析每组的X线表现和骨折机制,并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200例肱骨远端损伤患儿中,24例为远端全分离,占12%;124例为肱骨小头骨分离,占62%,其中90例愈合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52例为肱骨内上髁骨折,占26%。结论损伤出现血供障碍是导致畸形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尽早对肱骨远端损伤患儿进行X线诊断,准确复位,能够避免发生畸形。

  • 标签: X线诊断 肱骨远端骨骺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胫骨远端损伤使用肌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8例胫骨远端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入,入组患者均于48h内开展X线摄片、肌骨超声检查以及核磁共振(MRI)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摄片、肌骨超声的检查阳性率。结果 肌骨超声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X线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胫骨远端损伤患者应用肌骨超声诊断具有积极意义且该诊断方式无辐射、可重复率高,应用方式简便。

  • 标签: 肌骨超声 胫骨 骨骺损伤 X线摄片
  • 简介:摘要肱骨下端全分离是一种少见的小儿损伤,文献上仅有个别报告。事实上这种损伤并非如此稀少,主要由于对它的认识不足和对X线特征不够了解而未引起重视。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常把它误认为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和外髁骨折而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我院从1977年11月至1979年11月两年中遇到五例,均为陈旧性,其中四例经手术证实,经5个月至2年半疗效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骨骺分离 骨髓分离 肘关节脱位 骨髓损伤 功能锻炼 克氏钢针 上骨折 手法复位 功能位 外固
  • 简介:根据对我省四十六名体操运动员共九十二例肘关节的临床观察和其中十八名运动员二十六例肘关节的损伤的症状追踪与X片随访,发现体操运动员的肘损伤较为普遍。临床资料在四十六名观察对象中,有三十四人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人数达74%左右,受伤肘51例,占总肘数的55%左右。损伤部位以肱骨滑车最高,占其它部位损伤的28.3%左右,损伤性质多为碎裂、缺损、断裂;其次是挠小头,其损

  • 标签: 肱骨滑车 生物力学分析 体操运动员 尺骨半月切迹 外翻角 前臂骨间膜
  • 简介:摘要:肱骨内上髁损伤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肘部损伤类型,通常发生在运动或跌倒时。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长特性,肱骨内上髁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应力性损伤。肱骨内上髁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还可能对其未来的骨骼发育和功能恢复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准确的损伤程度鉴定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长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儿童及青少年肱骨内上髁损伤的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肱骨内上髁骨骺损伤 法医学 损伤程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未成年兔损伤模型,探究隐血管骨膜瓣预防损伤桥形成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将30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解剖其膝关节血管,设计隐血管骨膜瓣。用直径为3.0 mm克氏针损伤幼兔单侧股骨远端,建立损伤的模型,为实验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对损伤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实验侧切取与C组实验侧相同大小的骨膜并舍弃;B组实验侧在损伤区填充不带血管蒂的骨膜瓣;C组实验侧在损伤区填充隐血管蒂的骨膜瓣。术后24周测量股骨标本的长度及内外翻角,评估损伤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脱钙标本的剖面观、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评估隐血管骨膜瓣预防桥形成的效果。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内及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两组实验侧股骨均较对照侧表现出明显短缩与外翻畸形,组内两侧股骨长度与外翻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实验侧股骨长度及外翻角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面观显示A组损伤区出现桥,与周围板界限清楚;B组损伤区骨膜瓣被吸收,以纤维组织填充为主,伴有少许浅白色组织形成,与周围板界限清楚;C组损伤区由与板色泽相同的乳白色透明软骨组织填充,与板界限不清。HE及甲苯胺蓝染色发现,A组损伤区填充大量的组织,未见软骨组织;B组损伤区主要为纤维组织,可发现少量的组织;C组沿着损伤区隧道有大量透明软骨组织形成,且与正常板连接紧密。结论损伤后隐血管骨膜瓣填充可预防桥形成,避免患肢出现短缩及成角畸形。

  • 标签: 骺板 隐血管蒂 骨膜瓣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阻挡技术内固定治疗青少年桡骨远端II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应用解剖锁定钢板阻挡技术内固定治疗15例青少年桡骨远端II损伤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并在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1和改良Green&O′Brein2评分系统进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至末次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93%,改良Green&O′Brein评分优良率87%。结论解剖锁定钢板阻挡技术内固定治疗青少年桡骨远端II损伤具有固定牢固、软组织损伤小、对组织血供破坏小、对患者生长发育影响小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 骨骺损伤 锁定钢板
  • 简介:损伤可导致与干端之间形成桥,板提前闭合,造成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早期诊断较困难,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桥地图法"可协助诊断.传统治疗有桥切除后以脂肪、水泥等填塞,但效果不一.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及组织工程等新技术的开展,用培养的软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移植代替无活力的填充物植入,它能不断增殖并抑制桥形成,将为损伤治疗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损伤的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骺板损伤 影像学检查 显微外科 组织工程 软骨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治疗42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去除固定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42例中40例骨折达解剖复位,2例功能复位,所有病例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儿童骨折愈合快,必须尽早治疗,经过努力,手法均能复位,应重视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骺骨折 非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骨内上髁分离与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新鲜的I度、Ⅱ度损伤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Ⅲ度、Ⅳ度骨折不能手法复位者应手术治疗。

  • 标签: 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对儿童肘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肘关节损伤患儿,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儿中肘关节损伤阳性68例,阴性12例,阳性病例中,骨折22例,软骨损伤16例,骨髓水肿18例,关节腔积液12例。磁共振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P<0.05)。结论:对儿童肘关节损伤采用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多排螺旋CT,能够有效检出患儿损伤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肘关节骨骺损伤 多排螺旋CT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兔损伤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板中央型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兔损伤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损伤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2例脊柱发育不良患儿,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躯干与四肢不成比例的矮小身材、背部和肢体疼痛、脊柱侧弯及畸形足等.所有患儿进行一系列的X线检查.结果:检查发现头颅直径增大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扁平椎12例,椎间隙狭窄12例,髋内翻11,股骨近端骨化延迟12例,青少年髋关节退行性改变6例.结论:脊柱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能够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临床症状 X线检查 鉴别诊断 遗传病 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