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骨关节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PHILIPS0.5T磁共振扫描仪对61例骨关节软组织肿瘤患者行MR扫描,重点分析61例肿瘤的MRI特征,对良、恶性肿瘤组间的病灶边界、大小、信号均匀性、瘤周水肿及邻近结构侵犯五项MR征象进行卡方检验,评价各征象良恶性鉴别的意义。结果病灶边界、信号均匀性及5cm大小分界在良恶性肿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瘤周水肿、邻近结构侵犯及10cm大小分界在良恶性肿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有助于骨关节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存在局限。
简介:摘要目的对X线在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X线检查,分析X线在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中的诊断意义。结果患者腕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人数为31例,检出率为91.17%,肘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人数为21例,检出率为90.47%,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人数为14例,检出率为100.00%,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检出人数为10例,检出率为90.90%,总检出人数为74例,总检出率为92.50%,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比,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X线对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患者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能够作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但是其诊断准确率并非100.00%,所以必要时医生应结合核磁共振及CT等手段为患者进行检查,以便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方健骨关节汤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健骨关节汤治疗,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equence膝关节严重指数评分治疗后均明显改善,6个月后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关节炎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应用复方健骨关节汤制剂,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对实验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以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Sham组、模型组和微骨折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并切断右侧膝交叉韧带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用微骨折针刺软骨下骨区造成微骨折,模型组、Sham组以微骨折针刺人关节腔,分别于术后8和12周取材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OARSI法评价关节软骨病理改变。结果术后8和12周,模型组较Sham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骨折组较模型组OAR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软骨下骨微骨折技术能延缓实验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对关节软骨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关节盘穿孔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模型,并观察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髁突的形态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8只12周龄雄性SD大鼠购自重庆医科大学,体质量200~250 g,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1周组和4周组,每组各4只。用齿科慢机球钻在每只大鼠左侧(模型侧)关节盘中后部形成直径1.5 mm的规则圆形穿孔,右侧(对照侧)不予处理。1周组和4周组大鼠分别于处理后1、4周时处死,获取双侧TMJ组织,通过形态学观察、影像学检查分析关节软骨的退化程度及软骨下骨的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分析大鼠TMJ髁突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1周组模型侧关节盘红肿明显,4周组模型侧可见典型的骨关节病鸟嘴样改变,1周组和4周组模型侧髁突的高度[分别为(2.73±0.14)和(2.49±0.25) cm]均显著低于对照侧[分别为(3.30±0.09)和(3.30±0.12) cm](P<0.01);影像学结果显示4周组模型侧骨小梁微观结构破坏明显;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蛋白聚糖均显著低于对照侧(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多于对照侧(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胶原纤维密度较对照侧均显著减少(P<0.01),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显著增多(P<0.01)。结论大鼠关节盘穿孔后,模型侧髁突软骨出现了典型的TMJOA病理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在骨关节创伤时软组织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80例骨关节创伤伴软组织改变且进行了X线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X线在骨关节创伤软组织改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80例研究对象中,肘关节损伤(42例)>踝关节损(19例)>腕关节损伤(11例)>膝关节损(8例)。所有患者均出现骨关节损伤,同时伴有软组织改变。骨关节损伤患者第一次X线检查软组织改变者58.37%,第二次检查软组织改变者为41.63%。临床资料显示,患者中肘关节损伤者占52.50%,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占85.71%,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14.29%;踝关节损伤者占23.75%,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损伤占84.21%,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15.79%;腕关节损伤者占13.75%,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损伤占72.72%,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27.28%;膝关节损伤者占10.00%,第一次X线检查出现软组织损伤占75.00%,第二次检查出现软组织改变者为25.00%。结论对骨关节损伤患者软组织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病情分析和判断,可以为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和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析远红外治疗凝胶对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23年2月-2023年3月本院纳入诊治的218例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单双号将2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10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远红外治疗凝胶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3%(105/10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0%(92/10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0.89±0.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55±1.59),P<0.05。结论:在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实施远红外治疗凝胶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