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寻古已有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宝贵的生态思想,道家是传统生态思想的重要代表。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生态思想的著作,但他的很多著作中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本文将道家生态思想与马克思生态观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存在差异,从道家生态思想和马克思生态观中汲取养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简介: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实践论、自然价值论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提供重要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本文在对马克思自然观生成的理论来源及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考察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意蕴以及其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诸多影响,笔者发现,马克思自然观具有科学预见性、优越性、生命力和感召力.他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生态危机根源论”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能够揭示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的误读和扭曲。
简介:在《巴师夏和凯里》手稿的“前言”中,马克思打算通过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思想的批判,以经济思想史的论述为主线,展开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阐述。马克思承继他之前对经济思想“学派”“流派”研究的基本观点,从历史的、社会的和方法的多视角上梳理和厘清经济学的纷繁复杂的“学派”“流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揭示了以巴师夏和凯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把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当作谬误加以抨击和以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为对立面的特定内涵。马克思对凯里关于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关系论述的错误观点作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论题研究的主要论题作了阐释,对巴师夏和凯里经济学理论作了比较研究,从“民族环境”上对国家论题研究的方法论要义作了阐释。
简介:马克思认为人是以自然为对象的对象性存在物,人的历史就是人以自然为对象的对象性活动的历史,即人类的实践史。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因此,人在对象性活动中对自然的看法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在人类初始,由于人类实践水平不高,人类生存和生产都依赖自然。随着人的能动性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的依赖逐渐减少,自然界成为了人控制和征服的对象,“绿水青山”被改造成“金山银山”的“有用物”。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扬弃异化,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旨归。深挖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彰显出其哲学深度和历史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