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生产的社会历史作用的肯定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感性具体的历史规定性而言的,而是指现实的存在、现实的实践即具有历史规定性的感性具体,这是指的处在人类一定历史阶段的、为一定的物质资料条件所规定的、具体的人类实践活动
简介: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表面上也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于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被提了出来。然而,与这种表面上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从心灵深处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悖论式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必须对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马克思主义“热”进行“冷”思考,就是说,必须认真地、郑重地提出并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就其本义而言,是站在大众立场、为大众立言、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并极力维护大众利益的学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中,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却与大众渐行渐远呢?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没有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误解,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
简介:【摘要】随着新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研究迅速兴起并日益深入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要研究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免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简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三大视角,也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内容。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需要理解和把握逻辑整体性、历史整体性与方法整体性之间的关系。逻辑整体性反映的是理论构成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当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从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的角度反映出来时,它就会转化为历史整体性,这就是理论逻辑统一于历史逻辑,表现为对历史逻辑的理解。逻辑整体性和历史整体性的科学性的基础是方法整体性,即两者都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一种构成性和生成性整体,而不是一种不含任何元素的、不可分解为部分的抽象的、绝对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从研究的方法论来看,对马克思主义既要进行宏观的整体性研究,又要进行微观的组成部分的研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研究内容或对象的全面性、研究视角的多维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路径的综合性,并且这几个方面的研究都要以整体性为指导。如果不对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进行微观研究,就整体而研究整体,我们就无法深入理解和具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就会流于空泛;而如果不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也就无法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具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高度一致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持,并有助于青年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大致可以通过发展史、方法论、文献学、传播学、本土化和时代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比较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发展线索与当代意义,比较充分地展现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的整体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简介: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内在关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不以整体性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对该理论的理解就会走向非科学和非辩证,甚至遮蔽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笔者认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必须把跳出静态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抓住其理论的价值追求。
简介:破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削弱马克思主义战斗力、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法。在意识形态斗争相对隐蔽的今天,剖析各种破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手法及其实质,会发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相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背后一直都存在也将永远存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对于这种不单纯的“学术问题”,需要认清其政治性,并以科学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