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国”到“马克主义中国”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现象;“马克主义中国”在“中国”过程中产生;“马克主义中国”是“中国”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催生了“马克主义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主义中国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 标签: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形成 启示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或单称肯定陈述。马克主义中国(包括马克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符合原典,二是符合国情(文情),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的历史反思性、强烈的理论批判性,以及对于实践的科学指导性、纠错性。如果把"中国"当作筐,一切都往里装,便不但消解了"中国"的严肃性、科学性、正当性,而且可能将"中国"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飘浮的"能指",甚至变成一个藏污纳垢的伪命题。毛泽东之所以提"马克主义中国"而非"马列主义中国",并非"反苏"、"反列宁主义",而是一种"去苏"、"去国际"理论策略。不过,清除了旧的教条主义,却又产生了新的教条主义,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理论品格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语境中的“马克主义”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即立场、观点和方法。“西方马克主义”无论是从立场、观点、方法,还是从实践结果,都与“马克主义”相异。尽管“西方马克主义”存在诸多合理成分,但这些合理成分与马克主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语境下的“马克主义”不应包含“西方马克主义”及其“合理成分”。但在推进马克主义中国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借鉴包括“西方马克主义”合理成分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借鉴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主义中国”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主义中国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主义中国的逻辑前提。马克主义中国“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主义中国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主义中国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主义中国的内在逻辑架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逻辑 主题逻辑 过程逻辑
  • 简介:马克主义俄国的历史进程对马克主义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促进了马克主义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主义中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主义中国进程遭遇严重挫折。这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主义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主义中国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的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俄国 双重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经验借鉴
  • 简介:“解放生产力”与“解放生产者”是马克主义中国现代性使命的双重诉求。马克主义中国既是马克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求索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将成功的实践凝练为现代性的理论,而且指向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并通过制度构建与文化改造推进中国人的自由与解放,进一步实践现代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现代性
  • 简介:在理论界,对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主义中国”一直有多种说法,如领导权争夺说、新理论奠基说、工具利用说等。简单的把毛泽东提出“马克主义中国”命题归因于某一种单一的理由都有失偏颇,不能真实反映毛泽东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的历史必然性。从历史的考察来看,毛泽东当年提出“马克主义中国”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各方面主客观条件具备下的水到渠成。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客观因素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的价值观坚持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发展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中国对我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了辩证法,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若干重大问题;实事求是,把中国的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标签: 中国化 价值观 辩证法 创新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以“怎样夺取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怎样把中国引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阶段”、“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为主题形成了三大历史阶段。党内思想认识和实践相应地也经历了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论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论再到共产主义过渡论、从“初级阶段论”提出到对其长期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农村中心论” “过渡时期论” “初级阶段论”
  • 简介:《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所做的关于整风学习的动员,是毛泽东有的放矢地纠正党内主观主义错误的方法论,从根本上区分了"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脱离实际"的两条思想路线的马克主义经典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发表后,延安整风"三管齐下"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初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主义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标签: 改造我们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实现马克主义中国是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个从自觉到到不自觉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与时俱进 必然性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的逻辑起点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群众路线是马克主义中国的出场路径的最佳选择。马克主义中国的出场主体是人民群众、出场形态是群众实践、出场价值是为了群众。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出场路径 群众路线
  • 简介:近10年,学术界关于瞿秋白与马克主义中国的研究渐次开展,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就瞿秋白的马克主义观、瞿秋白探索马克主义中国的理论成果、瞿秋白对马克主义哲学、文学理论中国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一是要加强瞿秋白与马克主义中国的系统研究,用它作为主线来研究瞿秋白,最好有相关专著问世;二是要加强对瞿秋白曾主编或编辑过的刊物与马克主义中国的研究,如《向导周报》与马克主义中国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更接近文本与历史,也更能反映瞿秋白对马克主义中国认识的演变和贡献;三是要拓宽瞿秋白与马克主义中国研究的空间,要加强对马克主义时代、大众的研究;四是要加强文本的研读,如《瞿秋白文集》等,要从文本出发理清瞿秋白对马克主义中国问题认识的来龙去脉;五是要加强瞿秋白与陈独秀、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的比较研究。

  • 标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综述
  • 简介:对于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判定研究学术界分歧较大,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厘清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内涵,未能深入把握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实质,从而在源头上影响了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科学标准的生成,进而导致学界对于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的判定各执一词,造成了差异性较大的研究现状。从逻辑起点内涵的解读到典型观点的评析,再到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理性判定三个方面逐一展开研究,能为马克主义中国逻辑起点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判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内涵 解读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总是一定的人或者人的组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在全球进程中,马克主义中国力量主体构成主要有:知识精英是马克主义中国理论创新的主导力量;人民群众是马克主义中国的基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马克主义中国中居于特殊而关键的位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力量主体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中国革命特点,成功地把马克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和发展了马克主义哲学并使其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开启了马克主义哲学中国进程,是马克主义哲学中国的开拓者。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自从马克主义诞生以来,其法律思想就一直指导中国社会的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复杂,在这个时间内,如何利用马克主义法律思想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来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论文基于马克主义法律思想中国的内涵和必要性,梳理了马克主义法律思想中国的一些理论成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法律思想 探讨
  • 简介:2013年1月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主义研究院马克主义中国研究部主办,主题为“马克主义中国:历史与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致辞。马克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邓纯东致辞,马克主义研究院马克主义中国研究部负责人金民卿研究员作主题演讲。北京大学马克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晓兵教授等先后发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术论坛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党组副书记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研究作为新兴学科,在其历史背景和理论源头、历史前提和文化基础、历史进程与客观环境、历史载体和实现内容等研究方面分别与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存在着密切联系.对于“马克主义中国研究”的学科构建而言,历史学发挥着基础性、内生性、必然性、本质性的规定和作用.当前形势下,坚持历史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创新研究,倡导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交融与互通,加强作为“学术研究”的历史学进一步的普及和“降落民间”,对我们坚持主流意识形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干扰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 标签: 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科建设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主义哲学中国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阐释马克主义哲学中国的实践基础,提出马克主义哲学中国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马克主义哲学中国主题进行了宏观解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基础 问题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