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选择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检视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自古就存在“中国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化”过程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质的飞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式提出。这一历程的实现,既源于外来文化传播的历史铺垫,又实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对近代中国国情对革命理论苦苦追寻的深刻回应,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极为关键。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更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或单称肯定陈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符合原典,二是符合国情(文情),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的历史反思性、强烈的理论批判性,以及对于实践的科学指导性、纠错性。如果把"中国化"当作筐,一切都往里装,便不但消解了"中国化"的严肃性、科学性、正当性,而且可能将"中国化"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飘浮的"能指",甚至变成一个藏污纳垢的伪命题。毛泽东之所以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非"马列主义中国化",并非"反苏"、"反列宁主义",而是一种"去苏化"、"去国际化"理论策略。不过,清除了旧的教条主义,却又产生了新的教条主义,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简介:近10年,学术界关于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渐次开展,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就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瞿秋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一是要加强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研究,用它作为主线来研究瞿秋白,最好有相关专著问世;二是要加强对瞿秋白曾主编或编辑过的刊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如《向导周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更接近文本与历史,也更能反映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演变和贡献;三是要拓宽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空间,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四是要加强文本的研读,如《瞿秋白文集》等,要从文本出发理清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认识的来龙去脉;五是要加强瞿秋白与陈独秀、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的比较研究。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新兴学科,在其历史背景和理论源头、历史前提和文化基础、历史进程与客观环境、历史载体和实现内容等研究方面分别与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存在着密切联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构建而言,历史学发挥着基础性、内生性、必然性、本质性的规定和作用.当前形势下,坚持历史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创新研究,倡导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交融与互通,加强作为“学术研究”的历史学进一步的普及和“降落民间”,对我们坚持主流意识形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干扰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题进行了宏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