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安全,定位准确,效果确实可靠,用药量小,并易于掌握,适用于上臂、肩部的手术,对于肥胖或不易合作的小儿尤为适用,现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 颈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用药剂量
  • 简介: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针刺产生异感后一次性注药26ml(含肾上腺素1:20000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但P>0.05;②需要哌异合剂加强镇痛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2例(P>005);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属中短效局麻药,能安全用于神经阻滞麻醉

  • 标签: 对照组 盐酸氯普鲁卡因 痛觉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双臂阻滞与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阻滞较段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 标签: 臂丛阻滞 颈段硬膜外麻醉 再植手术 断指 断肢 呼吸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和联合神经阻滞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间沟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晓莉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全家充满了欢乐.然而3个月的一天,奶奶无意之中发现小孙子左上肢自己不能上举,左肩似乎比右肩低,可是并无外伤史.第二天一早,全家人前簇后拥地抱着宝宝去看医生.两鬓花白的老主任仔细听了病情介绍,又认真作了检查,还为宝宝拍了张X光片,后来又了解到孩子出生时是臀位难产.凭着她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地诊断是"神经损伤".

  • 标签: 婴儿臂丛 神经损伤重在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阻滞及小针刀进行粘连松解配合术后止痛药物治疗肩周炎,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经确诊肩周炎病人286例,其中男124例,女162例,年龄35~72岁,病程1个月~4年。治疗前检查患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外展<50°,屈<80°,伸<30°,内外旋<70°。检查心电图,摄颈椎、肩关节、胸部X线片等,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排除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风湿及类风湿病、肿瘤、颈椎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方法:暴露患侧上肢,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锁骨上3cm处与皮肤垂直进针,出现肩外侧、肘及拇指放射的异感后,回抽无血和液体

  • 标签: 肩周炎 臂丛阻滞 小针刀 手法松解 止痛药
  • 简介:甲状腺手术临床上常采用阻滞麻醉,在穿刺过程中常遇到病人主诉不适和疼痛,且有心血管系统反应。为此,笔者在穿刺前采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混合液给病人实施预先镇静镇痛处理,目的在减轻病人不适和不良回忆,提高麻醉质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咪唑安定 芬太尼 颈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心血管反应 镇痛效果
  • 简介: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竈施行手术治疗,如果选用阻滞麻醉,有可能引起感染病竈播散。因此,有人主张列为禁忌症,但作者仍选用“一针注射法”阻滞完成该类手术468例。今报告如下。

  • 标签: 颈丛阻滞麻醉 颈部 手术 感染性 播散 颌下
  • 简介:神经损伤是由直接暴力所致的牵拉伤及神经嵌压引起的C5和T10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整个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正确的临床诊断,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精细的术后护理,配合科学的康复指导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术后护理 损伤病人 运动功能障碍 显微外科技术 神经嵌压
  • 简介:近年来,我院采用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进行神经定位,不仅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而且很少有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就腋路神经阻滞,即腋窝寻找异感法(确认神经法),腋动脉贯通法(确认血管法)及传统的借助刺破神经血管鞘的落空感观察针尾随动脉搏动,确认进入血管神经鞘的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腋部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腋动脉贯通法 并发症 腋窝寻找异感法
  • 简介:目的探讨位于神经及其前中斜角肌周围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2003年7月~2006年1月,采用门诊收集病例,根据病情轻重分组,分别采用药物、局部封闭及手术方法治疗179例确诊为神经和(或)其属支卡压综合征的患者。其中采用药物、手法治疗89例;注射治疗74例,其中需要第二次注射32例;手术治疗16例,同时或分别进行双侧手术2例,需要第二次于术者1例。结果128例患者得到1个月~2年5个月随访。其中,药物手法治疗55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能维持现状。局部注射治疗58例(其中接受第二次注射者24例),2例出现心跳减缓,其余病例尢并发症发生,VAS评分情况:1分2例,2分16例,3分20例,4分12例,5分3例,6分3例,7分2例;第二次注射结果:2分5例,3分16例,4分3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10例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工作。结论神经及其属支涉及其周围众多神经,可产生众多症状;明确病因后,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效果欠佳者采用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臂丛神经 属支 神经卡压 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