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围绕非侵入性产前检测技术(NIPT)的临床应用实践规范,总结分析了国际相关经验与研究,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探讨了对我国的政策启示。提出审慎确定NIPT在我国临床实践定位与应用范围,有效整合NIPT与传统技术,以及理性规范NIPT商业化发展应用的建议。
简介:摘要目前,侵入性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金标准"。然而,这一检查具有侵入性,易造成被检查者的血尿、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应用条件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展了各种非侵入性方法诊断或预测BOO。利用现有检查指标如超声测量、阴茎充气式气压囊套压力流率测定、近红外光谱法等新的非侵入性方法为膀胱出口梗阻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集合 2012.5-2019.4时段于本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46例,所有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控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若见有手术指征及时转入手术治疗,对比非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腹腔压力、腹痛情况,记录呕吐次数。结果: 3例患者治疗无效( 6.52%), 43例治疗有效( 93.48%),治疗无效者转入手术治疗后肠粘连得以分离,梗阻解除,均顺利出院,病死率为 0.00%,治疗后患者腹痛评分、腹内压显著降低,呕吐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给予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解除患者腹痛、呕吐、腹压升高症状,不过实际应用需随时做好手术准备,及时给予部分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手术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非单纯性眼眶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587例眼眶骨折患者,男性455例,女性132例,年龄19~65岁。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3D-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评估;术中充分松解还纳嵌顿的软组织、复位眼眶、放置置入体;术后比较眼眶外形、眼球功能及3D-CT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587例,术后均获10个月至2年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外形和功能均得到整体的改善或恢复。12例术前眼球内陷明显,术后仍有轻度内陷;9例仍有轻度眼球运动受限、复视部分恢复;除眼球破裂摘除患者,其余患者视力较受伤前均无明显下降。结论眼眶骨折需严格依据临床表现和3D-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评估,及早地进行精确复位、固定、修补,可提高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多,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相对明确,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应用研究也展现出较大的潜力。三者无论是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可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其治疗模式选择、参数设置、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需要个体化治疗设计。本文结合三者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刺激参数、新型刺激模式、安全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吮吸( NNS)对缓解侵入性操作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对我科于 2018年 1-12月 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裹紧包被、轻拍背安抚),研究组予加葡萄糖溶液的奶嘴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新生儿疼痛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侵入性操作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恢复,非营养性吮吸比常规护理更稳定( P <0.01)。它可以缩短足跟采血期间新生儿哭泣和面部疼痛的持续时间,并减少足跟采血恢复期间新生儿哭泣的比例( P <0.01)。评分存在显着差异( P <0.05)。【结论】非营养性吮吸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行为反应,但不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反应。
简介:围绕非侵入性产前检测技术(NIPT)应用于唐氏产前筛查的知情同意与遗传咨询实施,总结分析了国际相关经验与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建议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明确知情告知内容,进一步规范知情同意与遗传咨询的操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