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乌力波”又称“潜在文学工厂”是法国继“新小说”之后的又一影响颇大的艺术团体,其旨在发现艺术的“潜在性”。雷蒙·格诺和乔治·佩雷克作为“乌力波”的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反文学”的创作方式对“文学的潜在性”进行了阐释。这种“反文学”的创作方式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风格,而且比20世纪初就开始流行的现代主义走得更远,但是作为反映生活的文学作品,又没能很好地体现个人和生活的辩证关系。本文旨在通过举例、对比发现这类“反文学”的美学价值,但亦对其过分注重写作技巧,及文学功能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
简介: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真正理想的传播应该能够促进每个个体的“所见、所知和所感”自由地得以表达,并且使得所有信息和观念自由地得以共享;只有构建这样的大众传播形式,才能最大地发挥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同体中的构成性作用及政治潜能,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而社会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更充分地实现自身。在现代社会,迅捷高效的现代媒介为传播的充分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因此也为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契机。然而,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体制下,扭曲的传播体制却阻碍着真正共同体的实现。在诊断当时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威廉斯不仅精辟地对传播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还指出传播研究必须同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相勾连。通过引入宏观的知识、历史和思想语境,本文不仅试图厘清威廉斯传播思想的理论脉络、现实意义和局限性,同时还将论述其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