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做到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基础上,患者均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90)10mg 每天1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赛诺菲,国药准字:J20130041)300mg/25mg,每日 1 次。对照组:上述传统三联降压药加螺内酯治疗,螺内酯20mg(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111)每日 2次;实验组:上述传统三联降压药加恩格列净治疗,恩格列净片(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47161)10毫克 每日一次,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恩格列净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靶器官损害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2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者和病危险因素的个数,划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B组合并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靶器官的损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和A组相比,B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TG、LDL-C、肌酐、尿酸等都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差异明显;患者所服用的降压药物种类更多,P<0.05,而B组患者的左心室的重量指数、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等明显升高,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患者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以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高血压患者一般都有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特征,而且患者合并危险的因素越多,患者的靶器官受到的损害便越大,需要为患者予以更多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及最佳的血压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3月~7月进行体检的长期居住广州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9例,对其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并测量卧位及立位后0、2min血压和心率,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分析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随着高血压分级升高而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左室肥厚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控制在130~139/70~79mmHg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最低.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较高,130~139/70~79mmHg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最佳的血压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的心血管相关性及血压特点。方法收集我院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5例有合并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仅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冠脉病变情况。同时把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日间与夜间的SBP及PP。结果(1)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脉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狭隘情况相差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日间、夜间的SBP与PP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造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与患者年龄、冠脉病变评分有关,且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者的日间、夜间的SBP与PP也是监测与控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亦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加重,我国高血压群体日益壮大,高血压管理也成了基层医院的重头戏。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评估方法的理解,以及治疗策略的掌握,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师对高血压的认识也日益提高,管理上不但重视血压数值的变化,而且对靶器官损害也比较重视,积极为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治疗及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基于此,2022年06月-2023年12月对本辖区内纳入慢病签约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为分析对象,进行靶器官损害筛查,旨在观察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杓型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较杓型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可导致心室壁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血管靶器官损坏,临床应予以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人我院高血压住院患者254例,测定患昔血尿酸(LAl水平许将患者分为A组(高尿酸血症组,共86例)和B组(血尿酸正常组,共168例)。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向蛋白,肌酐比值(尿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观察指标.结果l、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两组患者在性别卡句成E有统计学差异.男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比例高于女性(35.1%VS.32.8%,P=0.019);A、B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有统计学差异.A组明显高于B组(27.92±4.03.26.14±3.83.P=0.001)A、B两组之间年龄、收缩压、脉压、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2、A、B两组之间LVMI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高于B组(106.13±22.65,99.99±24.94.P=0.048):A、B两组之间IMT无差异(P:0.867):A、B两组之间尿ACR无统计学差异(P=0.094).A、B两组之间的(:rr有统计学差异,H.A组叫显低下B组(75.21±37.40.88.11±32.92.P=O.008)。3、在LVMI的多元回归方程里,年龄(r=O.159.P=0.010)、收缩压(r=0.179.P=0.004)、尿酸(r=O.156,P=O.011)均有意义,且与LVMI呈正相关:在Cer的多元回归方程里,仅年龄(r=-0.706.P〈O.001)、尿酸(r=-O.122,P=O.006)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er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且在血压水平较高的老年患扦中更勾明硅;血尿酸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尤其在较年老的患者中更为明显;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ACR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未发现与血尿酸水平有明确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动态脉压变化与其靶器官损害间关系,从而为临床判断及预防患者病变发生。方法234例研究对象分别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将其分组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为血压正常者,78例;乙组为单纯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78例;丙组为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者,为78例。然后将234例研究对象按照其动态评价脉压情况分组为3个亚组,分别为脉压<40mmHg和40~50mmHg及≥50mmHg。然后监测各组人员2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同时将丙组分组为<60岁组及≥60岁组,并对患者24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结果乙组患者白昼舒张压和24h收缩压及夜间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丙组(P<0.05);随着患者临床病变程度增加,患者脉压也随之增加(P<0.05)。丙组中6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间比较(P>0.05)。结论临床监测患者动态脉压,其可有效反映出患者临床病变程度。临床可根据患者出现动态脉压增加及舒张压低情况来判断患者靶器官损害,从而为临床患者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和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老年人的病情,给予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比较分析患者的血压水平、血压节律和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心脏、脑、肾损害例数最多。和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的心脏、脑损害的患者较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肾损害例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过程中,定期检测患者血压,应注重控制血压,纠正不规律的血压昼夜节律;规范治疗,合理用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结合治疗,坚持长期治疗,从而取得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体靶器官的损害。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筛选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长期追踪,对患者靶器官的损害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脑、肾等多靶器官损害,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左心室肥厚、脑血管硬化、肾功能不全等。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早期筛查和干预等,可以有效延缓靶器官损害的进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本研究对理解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机制及其的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干预策略提供了应用依据,有助于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对社会经济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