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分析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获取多期耕地数据。其次,利用空间分析,我们探讨了耕地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内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最后,我们提出耕地保护的优化策略,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以陕西省境内429处省级传统村落及523个国家A级及以上景区(下文简称: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平台,IBM SPSS数据分析软件,试图联系陕西省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间直接的空间关系,探究其形成原因,为两者提供一个统筹保护、协同发展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①省级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存在一定空间集聚性,且二者经纬度关联系数为0.443。②从地域角度分析,陕北两者间相关性最高;陕南相关性稍低;关中地区相关性弱。③省级传统村落与A级景区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是多种原因共同所影响的,主要在自然环境、城镇化发展、文化积淀、国家主要发展政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简介:摘要:城市生态用地土体健康评价是促进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力克服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现有研究偏重于土地表观效应的生态评价,集中于城市空间区域生态研究,而忽视了城市生态循环中的基础载体(土体)的研究。导致人地关系持续紧张,城镇化生态建设停滞不前。以我国陕西省城市用地土体健康状况背景,通过分析土体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了解城市生态用地中土体功能特点及与评价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城市生态平衡以及城镇化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10个地区(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商洛、榆林、延安、汉中、安康)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我司2020年1月-2023年4月接收的陕西省10个地区共6545例丙型肝炎基因分型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陕西省10个地区HCV基因分型,试剂盒包含的5种亚型均有检出,以1b、2a型感染为主,分别占23.51%(1539/6545)、34.16%(2236/6545)。10个地区人群感染的HCV基因亚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结论:国内不同地区HCV主要基因亚型分布相符,以1b、2a为主;陕西省2a型多于1b型,不同于国内其它省份,分布有一定地域流行特点;10个地区(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商洛、榆林、延安、汉中、安康)亚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陕西省韩城市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了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GIS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变化、改良炉灶使用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情况,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方法2015 - 2020年按照《陕西省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监测实施方案》在陕西省安康、汉中市的2个县、4个自然村定期开展现场调查,了解监测村基本防治情况。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每年每个村抽取10户家庭,调查炉灶使用及健康相关行为形成情况,抽取其中5户家庭,采集煤样并按照《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进行煤砷含量测定。对监测村内高砷煤暴露人群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开展病情调查,每年采集30名成年砷中毒患者(男女各半)即时尿样,采用《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28-1996)测定尿砷含量。结果共监测240户家庭,其中2018 - 2020年病区监测家庭改良炉灶质量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均持续维持在100.00%;清洁能源使用率由2015年的75.00%(30/40)上升至2018 - 2020年的100.00%(40/40,χ2趋势 = 25.5,P < 0.001),73.75%(177/240)的家庭使用多种清洁能源。2018 - 2020年玉米、辣椒的正确干燥、储存和加工前淘洗率均持续达到100.00%(40/40)。共采集病区煤样120份,煤砷含量为(118.09 ± 57.91)mg/kg,范围为16.70 ~ 280.94 mg/kg。砷中毒患者检出率由2015年的6.34%(231/3 646)降至2020年的2.90%(109/3 754,χ2趋势 = 121.8,P < 0.001),未检出皮肤癌及鲍文氏病患者。共采集尿样720份,尿砷含量几何均值为0.038 1 mg/L,范围为0.000 5 ~ 0.312 9 mg/L。结论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改良炉灶质量、正确使用率和清洁能源使用率均提升,健康相关行为基本形成,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