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工人阶级的旗帜——赵占魁中共七大候补代表。1896年生,山西省定襄县张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2岁开始干活,先后在太原铜元厂提炼部、太原兵工厂、同蒲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做苦工。1938年初,流亡到西安,参加泾阳县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学习。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转入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工人学校学习,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中国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 1939年 中共七大 家庭出身
  • 简介:陕甘边区时期,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巡回法庭制度。巡回法庭制度依托马锡五巡回审判方式而产生。对苏维埃时期巡回法院经验的吸收与继承、解决边区司法干部数量不足以及素质不高的需要以及便利人民诉讼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边区巡回法庭制度的产生。同时,边区的巡回法庭制度随着边区司法改革,伴随着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就地审判方式的推广与应用而逐步成熟起来。边区巡回法庭制度对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有若干启示。首先,必须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组织体制;其次,必须根据设立巡回法庭的目的设计具体的制度;最后,应重视巡回法庭配套措施的完善。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巡回法庭 司法改革
  • 简介: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对陕甘边区的经济封锁,使得本已脆弱的陕甘边区的经济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反映在市场上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物价飞涨,市场混乱,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边区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为了度过难关,边区政府对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在1941年发动了一场平价运动,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显著成果,从而维护了边区的经济和市场秩序,保证了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物价 市场 宏观调控 平价运动
  • 简介: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应对当时严重的国内形势与边区的经济问题,在陕甘边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运动。劳模运动的开展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经济问题,而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从而使新的劳动观念深入人心。新劳动观的树立经历了较长的过程:萌芽期、初步发展、逐渐成熟、完全形成和不断完善五个阶段。对新劳动观的探究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当时陕甘边区的思想风貌,而且对于当前新农村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劳模运动 新劳动观
  • 简介:陕甘边区百姓称作“马青天”的马锡五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任陕甘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陕甘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法学教育的马锡五,却在中国法制史上创造标志性:审判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并成为中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司法民主审判方式。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司法民主 马锡五 中国法制史 模范 旗帜
  • 简介:陕甘边区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和中其中央所在地。由于“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先后发生,国民党政府被迫接受中共提出的“国共两党,亲密团结,抵抗日寇”统一战线号召,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交通运输 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党 中央
  • 简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抗战时期陕甘边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陕甘边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 标签: 基层党组织 党员干部 群众意识 支部委员会 党员人数 基层支部
  • 简介:从1939年到1949年,陕甘边区政府曾数次独立举行对黄帝与成吉思汗的祭祀典礼。这两项祭礼不同于明清时期的帝王陵寝祭礼,而是被设计成象征威权体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代政治仪式。经过数年延续,二者成为新的革命礼仪传统。其所展示的操演策略与社会动员技术主要模仿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仪式。在对黄帝、成吉思汗的符号建构与仪式象征的运用上,边区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始终存在竞争态势,其实质在于两党政权正当性的冲突与对抗。在国共两党的政治弈局中,边区政府的成吉思汗祭礼有力增进了蒙古族对中共政权的认同感,而黄帝祭礼则生动展演了中共的民族主义策略与威权政治体制。这两种祭礼的运用,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共在局部执政时对政治进行仪式化运作的机制与效能。

  • 标签: 仪式 政治祭祀 黄帝 成吉思汗 陕甘宁边区政府
  • 简介:组织动员方式是动员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积极动员民众团结抗日,在陕甘边区采取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动员方法,形成了灵活、高效的组织动员方式,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组织 动员
  • 简介: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边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宣传斗争。国共两党的宣传斗争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937~1938年,国民党利用统战工作中的优势地位,对边区进行宣传进攻,而中共受"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影响,导致应对缺失;1939~1940年,国民党继续内外夹击,但中共随着六届六中全会后对统战政策的修正,着重从教育领域内进行反击;1941~1943年,由于双重政权的结束和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国民党在边区影响趋于弱化,中共对国民党的宣传开始全面清除;1944~1945年,在第三次反共高潮之后,为了缓解国际国内的压力,国民党再次放开了对边区的封锁,也试图在宣传上重新进入边区,对此中共则毫不妥协。

  • 标签: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宣传斗争
  • 简介: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命。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的旗帜,在陕甘边区紧紧围绕"三三制"政权建设,从政权组织结构、民主共治的党派关系和法治保障体系着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运行机理。这不仅对于抗战的胜利和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也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民主政治 三三制
  • 简介:1944年是抗战时期陕甘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来延安的中外记者眼中,边区农村是忙而有序的社会:村选的进行是保证乡村发展中民众意见的体现,以树立先进分子典型为主的民众动员,显示出乡村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变工队和合作社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组织过程中改造了传统农村经济,形成中共未来经济模式的雏形。以秧歌为代表的乡村艺术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实现了政治动员与时事教育的相结合;形式多样的乡村教育更是满足了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记者们的眼中,中共领导下的陕甘边区的乡村社会发展代表着中国新式发展模式。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陕甘宁边区 乡村社会
  • 简介:在回故乡度假期间,父亲溘然长世,离开了我们。这令我们心痛不已,父亲生前曾经说过,他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生老病死耽误我们的工作,果然他选择了假期离开,以便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处理他的后事。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日记本,仔细阅读那些日记的时候,却发现了父亲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我猜想那可能是父亲的初恋,只有初恋才那么叫人刻骨铭心。

  • 标签: 晋察冀边区 父亲 初恋 散文 日记本 假期
  • 简介:《晋察冀日报》伴随着抗战的烽火硝烟始终与边区军民站在一起,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不遗余力地鼓与呼,走过了一段峥嵘辉煌的岁月,创建了赫赫功绩,始终是党领导人民坚持敌后抗战的战斗号角,声讨日寇战争狂人滔天罪行的如矢檄文,高扬公理正义旗帜的史诗华章!

  • 标签: 全民族抗战 晋察冀边区 史诗 《晋察冀日报》 敌后抗战 战斗
  • 简介:基于抗战初期华北敌后晋察冀军区的成立、边区的开辟及抗战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作出筹建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决策,这一决策始于聂荣臻1937年11月8日的建议;筹建边区政府的组织称谓,不是称"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筹备处",而是称"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筹备处";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不是1938年1月11日至15日,而是1938年1月10日至15日;与会代表人数,不是146人,也不是148人,而是各县代表145人,筹备委员4人,共149人;边区政府成立时的辖区范围,不是军区成立时的36个县,也不可能建立晋东北、冀西、冀中3个政治主任公署,而是从平汉路西扩展到了冀中平原,达40余个县;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行政委员会,并制定了正确的施政方针和政策,这"两大建树"创造了高举抗日与民主的大旗与运用合法性策略开展工作完美结合的经验。

  • 标签: 晋察冀 抗日根据地 军政民代表大会 聂荣臻
  • 简介:4月24日至25日,陕西省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与兰州警方联手打掉一个跨省诈骗团伙,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百万余元。4月24日10时许,一辆轿车高速驶入渭南市良田服务区加油站,险些将工作人员撞倒。加油过程中,车上两名男子神色慌张,驾驶员甚至连油箱盖也打不开,这些异常的举动引起了周围群众和加油站工作人员的怀疑。

  • 标签: 诈骗 跨省 警方 工作人员 犯罪嫌疑人 经济损失
  • 简介:县政权,是中共政权系统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抗战初期,晋察冀边区的县政权建设经历了起步与发展的历程。晋察冀边区的县政权虽属初建,却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不仅表现为县政权组织构成和主要职能的组建与嬗变,亦表现为县政权会议制度的创建与改进,都体现了延续与渐变的因时而易的特点。在这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决实行抗日民主政策,团结社会各阶层,不断扩大民众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决策,促进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更好地适应了战时变局,为其后的中共县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抗日战争 晋察冀边区 县政权建设 抗日根据地
  • 简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稳固壮大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建立政权组织、群众组织、改进政权工作作风让群众有归属感参与感。制定、执行政策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志,虚心接受群众意见,细心体察群众需要。今天,同样需要通过组织化实现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式上,向群众开放,走群众路线,真正尊重群众的意愿,使得党的各项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群众参与到民主活动之中。

  • 标签: 群众组织 民主作风 群众意志 群众意见 群众需要
  • 简介:摘要抗战初期晋冀豫边区文艺运动的开展与推广,离不开各级文化机构的领导与组织。1938年新政权未建立前,边区的文艺运动没有统一的文化领导机构,以零星的文化队伍各自为战。1938年秋边区各根据地基本形成,民主政权建立后,相继成立了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救国总会、各分区“文总”办事处、各县“文救会”,区、村“文救”小组等文化领导机构与团体,促进边区的文艺运动。

  • 标签: 抗战初期 晋冀豫边区 文化管理机构 晋东南文救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