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如骨髓、脂肪、脐血、脐带、胎盘皮肤、牙髓、肌腱以及胎儿附属组织等,常见于研究从骨髓中分离,但骨髓中干细胞的含量较低,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01%-0.01%。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它的优势也越发的显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chymal stem cells,UC-MSCs)易于从废弃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相对于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从取材上会给供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性痛苦来说,UC-MSCs的取材更为方便且成本低不涉及伦理问题,同时胎盘会对UC-MSCs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毒以及病菌的污染,提高了脐带分离的成功率,保证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备受临床认可。但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风险,有必要加强临床重视,此外,患者对该治疗方法缺乏了解,难以起到自护作用,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针对此类问题均可通过加强护理干预予以改善。近年来临床护理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于间充质肝细胞输注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配合出现大量研究资料,对临床具有一定参考,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危害性不容小觑。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各国陆续开展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感染性强,且感染后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多潜能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生物学功能。因此,未来 MSCs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生物学有效性。方法:本实验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作为反应体系,观察hMS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增殖的变化,培养体系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结果:在共培养接触体系中不同数量h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hMSCs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类型的炎症环境中,可由静息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分泌可溶性免疫调控因子,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功能。MSC的免疫调控功能是其临床应用中重要的生物学有效性质量属性,对这一质量属性的有效评价,是指导MSC产品研发及临床应用中最为相关的质量控制内容之一。近年来人们对MSC免疫调控功能的认识及其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治疗性MSC产品免疫调控功能的评价策略,为在我国建立和完善MSC生物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更好地组织、管理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从本质上讲,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师生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这种良好的互动的最佳契合点在于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需要的最大公约数。在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师生关系仍然具有主体间性。虽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教学中“学”的主体,知识传授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能够学得会上,但师生之间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性地位,因此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教”的主体。为实现良好的教师主导型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去平衡教师、学生和社会三方主体各自对教育的需求和期待。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在2023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随机对照1:1原则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实施分次根充法治疗,观察组实施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 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相似,但一次性根充法在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