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者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重建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CTPV行肝移植术的患者7例,6例患者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其中1例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流不足,又联合实施了右肾静脉-门静脉端侧吻合术;1例患者行左肾静脉-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40 d门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溶栓、抗凝治疗,仍再发CTPV;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后4年再发CTPV。7例患者目前肝功能均良好,正常生活。结论合并CTPV者肝移植手术风险高,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肾静脉-门静脉吻合均可取得满意门静脉重建效果,曾行脾切除者术后需加强抗凝和门静脉血流监测。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移植 门静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PVST形成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PVST发生率为43.7%(94/21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是否为腹腔镜手术、术后血小板计数与术后PVST形成均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静脉直径(OR=3.137, 95% CI 1.391~7.076, P=0.006)、脾脏厚度(OR=3.065, 95% CI 1.418~6.626, P=0.004)、术后血小板计数(OR=7.446, 95% CI 3.057~18.137, P=0.00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S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11 mm、脾脏厚度≥60 mm、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断流术后PVST形成的风险较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行脾切除的278例肝硬化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PVST发生率为38.8%(108/278)。Logistic回归-ROC曲线模型显示,手术时间(AUC=0.651,95% CI:0.585~0.716)、术中输血浆量(AUC=0.615,95% CI:0.546~0.684)、术后脾静脉直径(AUC=0.665,95% CI:0.598~0.731)是影响脾切除术后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输红细胞量(AUC=0.583,95% CI:0.514~0.651)和术后第7天TT水平(AUC=0.634,95% CI:0.568~0.699)是独立保护因素,以上指标对术后PVST都具有一定预测作用,且联合以上指标预测效能更高(AUC=0.783,95% CI:0.727~0.839)。结论对于肝硬化PH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通过围手术期适量输注红细胞和减少血浆输注预防PVST。综合考虑术后脾静脉直径和第7天TT水平因素有助于提高术后PVST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全球均十分常见,严重危害患者生命。近三十余年来,药物、内镜、介入及肝移植等治疗方法的兴起与临床广泛应用,使传统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如此,在现今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中,外科手术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等优点,得到了较好推广。应强调在MDT诊疗模式下重视新方法、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开展与应用,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规范化、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使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外科手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个体化治疗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摘要门静脉型环状胰腺(PAP)是一种发育异常,发病率低。胰胆管成像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胰管系统的走行,为PAP分型提供依据。术前正确诊断PAP并进行分型,术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关键。本文报道了一例73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壶腹部占位,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诊断为门静脉型环状胰腺,主胰管走行于门静脉前方,遂在钩突与胰体融合处切断钩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比较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后辅助TACE与TACE联合PVC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术后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研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642例患者,其中单纯TACE组323例,联合组319例。荟萃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1年(OR=2.20,95%CI:1.53~3.17)、2年(OR=2.44,95%CI:1.69~3.53)、3年(OR=2.30,95%CI:1.52~3.46)生存率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1年(OR=2.56,95%CI:1.70~3.86)、2年(OR=2.27,95%CI:1.19~4.32)、3年(OR=3.03,95%CI:1.55~5.92)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辅助TACE联合PVC治疗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纯TACE治疗。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癌,肝细胞 门静脉癌栓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化疗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静脉型环状胰腺(PAP)是指胰腺发育过程中钩突环状包绕门静脉或其属支引起的一种解剖变异,PAP发病率约为0.8%~2.5%。目前有Karasaki和Joseph两种分型方式,后者对指导PAP的手术治疗价值更大。CT和MRI可用于术前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术中B超检查。术前应根据PAP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术中胰腺钩突组织残留及术后残端胰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术中门静脉切除对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 50 例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患者,依循双色球法分组,甲组实施根治术 + 门静脉切除术,乙组实施姑息性旁路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结果: 甲组术后 3 月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乙组 ( P<0.05 )。 甲组术后并发症(胃排空延迟、胆瘘、胰瘘、其他)发生率与 乙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 P>0.05 ) 。甲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 乙组 ( P<0.05 )。 结论: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术 应用过程中联合门静脉切除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门静脉受累胰腺癌根治术 门静脉切除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预后
  • 简介:摘要胰源性门静脉高压(PPH)是由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脾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预后凶险,应充分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于伴有脾肿大但肝功能正常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考虑PPH的诊断。PPH治疗的关键是处理胰腺原发疾病,内镜介入治疗是可选择的干预措施,脾切除术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急性胰腺炎 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门静脉积气是指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内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内气体积聚,多见于肠道高压和缺血性疾病所致的急腹症患者,CT是明确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近年来,随着对门静脉积气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和放射影像技术的发展,门静脉积气已不再被认为是急腹症手术探查的指征。但其一旦发现,应当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并谨慎评估患者有无发生肠缺血、肠坏死可能,并依据患者的病因、生命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估,以免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和延误治疗时机。而对于考虑发生肠坏死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本文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和笔者经验,针对门静脉积气在成人急腹症中的诊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急腹症 治疗 肠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PVT形成对肝硬化并发症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探讨PVT的治疗。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住院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199例设为PVT组,随机抽取同期肝硬化无PVT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对肝硬化PVT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据资料不同用t检验、Z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比较,肝硬化病因、门静脉宽度、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CHE)、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硬化[OR = 3.125(95%可信区间1.414~6.906),P = 0.005]、门静脉增宽[OR = 5.814(95%可信区间2.746~12.307),P < 0.001]是肝硬化P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肝硬化PVT形成使患者更易出现白细胞减少[OR = 1.594(95%可信区间1.015~2.502),P = 0.043]和CHE降低[OR = 4.267(95%可信区间2.313~7.869),P < 0.001];PVT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胸水、食管静脉曲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增宽是肝硬化PVT形成的影响因素,肝硬化PVT患者更易出现白细胞减少和CHE降低。PVT的形成使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更容易出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胸水等临床表现,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其中21例表现为孤立性的胃底静脉曲张;有20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导致RPH的原发疾病中,胰源性疾病21例,非胰源性疾病5例。RPH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于单纯临床表现不足的患者,可选择辅助检查加以诊断,在治疗上,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 标签: 门静脉高压,区域性 脾静脉 胃底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CT影像资料建立门静脉系统三维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检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压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连续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的2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34~77岁,平均年龄56岁。27例患者均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期间测量门静脉压力值。将患者CT影像资料导入医学三维软件,重建门静脉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计算所得边界条件,计算门静脉压力预测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门静脉压力实际测量值与软件预测值的相关性。结果2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支架置入前门静脉压力实际测量值(3 783±930)Pa,预测值为(4 238±1 218)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压力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呈正相关(r=0.402,95%CI:0.026~0.678,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基于CT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所测得门静脉压力值可在一定程度提示实际门静脉压力水平。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成像,三维 多排螺旋CT 相关
  • 简介:摘要:鉴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异位静脉曲张导致破裂出血其发病特点为鉴别诊断困难、出血急、量大、止血不易、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极高,对于其尽早识别区别于其他疾病并进行治疗一直对临床医生工作中造成较大阻碍。本文主要就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导致异位静脉曲张后破裂出血的病症进行识别与治疗展开叙述。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高压 异味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6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8岁,年龄范围为26~71岁。根据术前CT检查胃食管静脉曲张周围的血管走行及术中血流动力学评估结果行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6个月行胃镜及门静脉CT检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肝胆B超。了解患者肝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胃食管静脉曲张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68例患者中,30例行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其中脾切除联合冠肾分流术16例、脾切除联合冠腔分流术7例、远端脾肾分流术5例、肠系膜下静脉静脉分流术1例、胃网膜右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例;38例经自发性门腔分流行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其中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选择性胃静脉分流术33例,经自发性脾肾分流选择性胃静脉分流术3例,经自发性脾肾分流选择性脾胃区静脉分流术2例。68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止血1例,腹腔感染1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轻型肺栓塞1例。(2)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6个月)。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腹腔积液程度均明显改善,5例经自发性胃肾分流的选择性分流术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2%(5/33)。术后胃镜及CT检查结果示31例胃食管静脉曲张消失,34例轻度残留,3例复发包括胃网膜右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后吻合口狭窄导致破裂再出血1例,经再次手术后痊愈。3例患者术后发生原发性肝癌。结论根据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选择不同脾胃区静脉分流方式,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改善肝脏功能。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选择性分流术 自发性门体分流 胃食管静脉曲张 脾静脉结扎
  • 简介:摘要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随着各个临床学科对EVB诊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EVB的预防及治疗已进入了内科、外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诊疗的新模式。本文将在回顾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及分型的基础上,从EVB的一级预防、急性EVB治疗及二级预防三个方面,对EVB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EVB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方案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规范化诊疗应强调早筛早诊、三级预防、急诊救治等链条式全病程管理。针对临床实践中关键科学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研究并转化应用,是实现门静脉高压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纷繁复杂的门静脉高压全病程管理需要依靠一个个终点明确、严格纳排、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加之一个个有效转化、客观评价、良好推广的产品技术,才有可能不断优化现行诊疗实践——至繁归于至简。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全程管理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