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文从碱激发剂的用量、胶凝材料的比例,粒径的大小,浆骨比等四个方面研究地聚物透水混凝土。根据确定的目标孔隙率、强度,探究地聚物透水混凝土碱激发剂的用量、胶凝材料的最佳比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水玻璃模数,固定矿粉比,改变粒径制备透水混凝土试块,研究粒径大小对地聚物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系数的影响;确定骨料粒径,改变浆骨比,探寻满足需求孔隙率配比。结果表明:当水玻璃掺量为20%,水玻璃模数为1.2,矿粉比8:2时,粒径采用4.75-9.5mm,浆骨比为1:3.5,测试结果为:强度达到32MPa,透水系数14.8,孔隙率为20.1%,满足透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国家基础建设由量变逐渐过渡到对质变和环保的高度重视,相较于普通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吸音、降噪等功能,能有效补给地下水、缓解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透水混凝土作为环保生态混凝土中的一种,在建设新一代的“海绵城市”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透水混凝土的相关特性、施工要领和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对透水混凝土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需要攻克的难关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简介:摘要 : 随着城市生态化的趋势的需求日益增加,“海绵城市”应运而生,海绵城市的构建通过 透水性混凝土材料来构筑 ,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一定的透水性。混凝土的水灰比、集灰比是决定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性的关键性因素,为生产满足透水要求和强度要求的混凝土,我们通过试验研究各项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透水混凝土的制作提供相关借鉴经验 。
简介:摘要:透水性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表层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等杂质,会造成渗透性的下降,严重影响渗透性能。为了解决渗透性混凝土中存在的孔隙阻塞问题,开发出了不同孔隙度、不同骨料颗粒尺寸的渗透性混凝土。本文从渗透率和剩余渗透率两个方面对其堵塞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其主要设计指标:孔隙率、骨料粒径、粒径、堵塞材料种类、油污、藻类等,并对其堵塞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渗透性混凝土的渗透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 ImageJ软件对渗透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渗透性和渗透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采用人工清扫、压力冲洗、真空抽吸、人工清扫、高压冲洗等方法对堵寨后渗水混凝土进行养护,并以渗透系数的回复速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了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