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与不保留膀胱颈口环状纤维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PKEP)在术后尿失禁、逆行射精及膀胱颈口挛缩发生率的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TUPKEP患者346例。保留颈口组128例,术中尽量保留膀胱颈口环状纤维结构;不保留颈口组218例,常规切除膀胱颈口环状纤维。对比两组术后早期控尿能力、逆行射精发生率及术后随访1年以上膀胱颈口挛缩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早期最大尿流量(Qmax)[(14.41±3.58)mL/s vs.(13.51±3.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尿失禁发生率(14.06% vs.21.10%)和逆行射精发生率(26.56% vs.54.59%)及晚期膀胱颈口挛缩发生率(0.78% vs.2.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PKEP术中保留膀胱颈口环状纤维结构可明显改善早期控尿、降低逆行射精及术后膀胱颈口挛缩发生率。
简介: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评估为马氏气道分级 III-Ⅳ级困难气道患者 68例,随机分为逆行气管插管组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组。逆行气管插管组 34例患者于全麻诱导下采用中心静脉导丝引导逆行气管插管,纤支镜组 34例患者于全麻诱导下借助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等差异。 结果 逆行气管插管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 7%,纤支镜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 82.35%。逆行气管插管组平均用时为( 17 .59±4 .42)秒,纤支镜组平均用时为(3 4.08±5.81)秒。逆行气管插管组插管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但纤支镜组升高。插管期间逆行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 5.88%而纤支镜组 17.64%。两组乳酸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逆行气管插管在全麻诱导下困难气道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术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本研究通过将我院同一时期内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设置实验组进行医学观察,将研究目的以及相关内容告知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其列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采用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对于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束1—2周内进行随访,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愈率为66.99%,显效率为27.18%。结论: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术在针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矫正作用,有效率高达89.32%%,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显微手术回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12例手指逆行套状撕脱伤患者,予修复骨折脱位、皮肤回植并修复血管、神经及肌腱,术后抗感染、抗凝血、抗痉挛,绝对卧床,保温,观察回植皮肤的血供、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指皮肤成活良好,2例手指少量皮肤坏死结痂,积极换药脱痂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12例患者手部外形良好、皮肤质地柔软,血供充分,手指功能良好,根据手功能评定标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伸功能总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7例,良2例,中3例。皮肤感觉恢复至S4 5例,S3 4例,S2 2例,S1 1例。结论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显微手术回植,可降低撕脱皮肤的坏死几率,最大限度保留手指的外形与功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逆行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逆行髓内钉组合锁定钢板组,每组 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评分、并发症。【结果】:逆行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比锁定钢板组少,两组在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逆行髓内钉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能促进骨折愈合,在股骨远端骨折 AO分型 A型和 C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弊端。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置管溶栓(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度、12个月PTS情况、静脉瓣膜反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DT组对于髂静脉血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P=0.011),但对于股腘静脉血栓与单纯抗凝无差异(P>0.05)。逆行置管溶栓对于股总静脉血栓的效果在中央型优于混和型(P<0.0 001)。相应的,CDT组6个月的髂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P=0.002),而股静脉通畅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CDT组PTS发生率以及重度PTS的发生率均低于抗凝组(P<0.0 001),但轻中度PTS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DT组12个月的静脉瓣膜反流情况与抗凝组相似(P>0.05),但生活质量要高于抗凝组(P<0.0 001)。结论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髂静脉血栓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置管困难、对静脉瓣膜损伤等原因,对于累及股腘静脉的血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将逆行置管溶栓作为次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主要适应证及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2017年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行ERCP诊治的年龄≤14岁胆胰疾病患儿61例,共行ERCP操作101例次,回顾分析行ERCP的病因、麻醉方式、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主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先后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1例次操作中成功97例次,成功率为96.0%。慢性胰腺炎(68.3%,69/101)、胰腺分裂(11.9%,12/101)、胆管结石(8.9%,9/101)分别占适应证的前3位。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2.7%(33/101),以高淀粉酶血症(13.9%,14/101)及术后胰腺炎(13.9%,14/101)最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呈负相关(P<0.01,OR=0.020,95%CI:0.002~0.160),而胰腺分裂(P<0.01,OR=7.4,95%CI:1.4~37.9)、胰管插管(P<0.01,OR=79.7,95%CI:6.5~972.6)为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行ERCP以慢性胰腺炎为主要适应证,总体操作成功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低,尤其在一些特殊患儿(如胰腺分裂)的操作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的新方法的疗效,并分享经验。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应用腓肠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12例24侧小腿,术前均行血管CDFI检查,穿支部位距外踝尖6.8~20.5 cm,均值为12.5 cm;根部内径1.0~1.8 mm,均值为1.35 mm;术前血管根部血流速度为28.7~51.6 m/s,平均38.8 m/s。为重建皮瓣感觉,8例逆行设计的游离腓肠皮瓣,将穿支远侧的腓肠神经或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进行缝接;2例螺旋桨腓肠皮瓣,将小桨侧的腓肠神经断端与皮瓣供区近侧缘皮神经进行直接缝接或桥接;2例远端筋膜蒂腓肠皮瓣,行外踝以远纵行切口,分离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远端切断旋转后与受区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进行缝接。将这种通过缝接皮瓣原远侧皮神经重建感觉功能的方法定义为逆行缝接神经法。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门诊随访,时间6个月~1.5年,检测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时,均排除了通过创基神经长入恢复皮瓣感觉的部分。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感觉恢复S4 1例,S3+ 8例,S3 2例,S2 1例。结论逆行缝接神经法重建腓肠皮瓣感觉功能疗效确切,并可显著增加该类皮瓣感觉功能重建机会。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与安全性,麻醉在ERCP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镇静/麻醉下行ERCP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麻醉方法等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