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不同送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方法在儿科输液患者采用BD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观察120例次,按双手法送管和单手法送管两种不同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60例次见回血后不再进入血管,松开左手,用左手拇指、示指夹持Y型软管跟部,将外套管缓慢推入血管的同时右手拇指、示指退针芯,边送软管边退针芯,至完全退出针芯后固定;B组60例次见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角度10-15°,顺血管方向在将穿刺针推入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将针芯全部撤出,固定。结果显示2组成功率分别为83.3%、95.0%,B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即单手法送管明显高于双手送管法(P<0.05)。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置管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传统的 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16G或 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 2017年 6月—— 2018年 12月 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 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 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传统的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16G或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210例进行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置管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双手送管,实验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记录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数据,探究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88.57%,对照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时,单手送管可以有效的提高首次送管的成功率,并延长留置管的留置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PHC管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强度高、抗弯、抗裂性能好;采用工厂化标准生产,质量稳定,性能可靠,施工周期短,噪音小,无震动,无污染,施工工艺成熟,成桩质量可靠性高,质量有保证;单桩承载力高,工程造价低,综合经济效益好。PHC管桩静压法施工数量在中国目前已占一半。相对于PHC管桩施工来说,送桩问题是关键,但是,送桩问题没有相应的标准,本文现结合工程实践,对PHC管桩静压法施工送桩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