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50年来男性精液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设计/研究方法通过检索Cumulated Index Medicus and Current List(1930—1965年)和MEDLINE Silver Platter database(1966—1991年8月),纳入无不育病史男性的精液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对象纳入1938—1991年间发表的61篇文献中共14 947名男性。主要观察指标平均精子密度和平均精液量。结果经过人数加权的数据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精子总数从1940年的113×106/ml显著下降至1990年的66×106/ml(P<0.000 1),精液量从3.40 ml下降至2.75 ml(P=0.027),这表明精子生成的下降比精子密度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男性的精液质量在过去50年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由于男性生育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精子数量相关,因此这也反映出男性生育力的总体下降。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上述改变伴随着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如睾丸癌、隐睾和尿道下裂发病率的增加。这也提示各种严重损害男性性腺功能的因素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简介:[摘 要]:利用陕西耀州站近50a的常规地面资料,分析了该区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温度的长期变化特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96℃/10a,降水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132mm/10a和-7.06h/10a。小波分析表明温度具有较为单一的28~30a的长时间尺度周期;降水则是以5~6a的短时间尺度周期为主;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不甚明显,存在一个22~23a左右的弱周期。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分析新疆地区风速变化情况,支撑各类军事行动及演练的开展,利用新疆近50年(1961-2007年)共50个台站的逐日站点资料、NCEP/NCAR 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850hPa u、v风场资料和74项环流指数资料,对地面风速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大南部小,春季风速最大,夏、秋次之,冬季风速最小,近47年离地10m风速的月变化呈现出单峰型结构;(2)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递减率为-0.155m/(s·10a),各个季节风速也呈显著下降趋势(均通过了信度为0.01的显著性检验),春季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178m/(s·10a),夏季-0.188m/(s·10a),秋季-0.153m/(s·10a),冬季-0.108m/(s·10a),就递减率而言,夏季风速减小速率最快,春、秋次之,冬季最慢;(3)离地面10m风速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及强度指数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为我驻疆气象保障单位提供了气候背景参考,也为各类军事行动和演练合理择机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背景。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辽宁省5个水稻产区代表站点(开原、东港、辽中、庄河、大洼)1960-2009年水稻生长季(4至9月份)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年水稻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年年平均气温以及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是0.303℃/10a以及0.219℃/10a。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可以分为2个时期偏冷期和偏暖期。其中偏冷期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前期,偏暖期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水稻生长季≥5℃、≥10℃、≥15℃积温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温57.088℃、57.046℃以及56.605℃。辽宁省近50年年降水量以及水稻生长季降水量变化都呈波动减少变化趋势,降水量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15.8mm、19.3mma,且具备较为显著地阶段性分布特征;辽宁省近50年水稻生长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6.7h/10a。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阿里地区1965-2015年年平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平均日照数、平均风速这四个因子地面气象实际观测资料,采用了气候倾向率、突变年检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阿里地区近50年来气候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每10年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约0.427℃、降水量增多约0.560mm、平均日照数增多约0.130h、平均风速减少约0.208m/s; 1990年为年平均气温演变的一个分界年、年降水量存在多个分界年、1994年为年平均日照数分界年、1991年为年平均风速分界年;平均风速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程度最高,且为负相关性的关系,其次是平均日照数与平均风速,同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的关系。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利用栾川县1970—2020年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50年栾川县强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日数地理分布特征较明显,南半川比北半川暴雨日数多,年际暴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代暴雨日数呈波浪式变化,7-8月暴雨最多(占暴雨总日数的55.0%),同时也是短时强降水频发的月份。其次,统计分析出23-04时是短时强降水频发的时段,分析研究出栾川强降水的特征和暴雨预警的重点关注时段和区域,为暴雨预报预警、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御洪涝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71-2020年黄山市梅汛期的降水资料,分析黄山市近50年梅汛期降水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梅有周期变化特征,以12年左右为一个周期,随着时间变化,周期有缩短的趋势;梅雨量有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周期为20年左右;梅雨量与入梅的早晚和梅雨期的长度相关性较好,与出梅的早晚相关性小一些。
简介:利用通辽市7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信噪比、F检验等方法,分析通辽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近50年增温1.9℃,且通过0.001显著检验,突变发生在1988年,近10年是最温暖时期。其中南部、西部升温较少,北部、东部升温较多。四季均温变化与年均温趋势一致,但略有差异。增温幅度最大为冬季,其次为春季,最小为夏季;突变时间最早为秋季、发生在1987年,最晚为夏季、发生在1994年。(2)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近50年约减少71mm,且通过0.10信度检验,南部的库伦和北部的鲁北减少最为显著。四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步,夏、秋季减少,冬、春季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呈阶段性变化,目前是降水量最少时期。年日照时数西南部及扎旗北部是增多的,其余地区明显减少。
简介:根据1951-2000年阜新地区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近50a阜新地区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近50a阜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4℃(2/10a,近30a增温尤其明显。不同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仅冬季平均气温有差异。根据近50a冷暖波动情况,可将阜新地区划分成2个冷期和2个暖期。近50a阜新地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递减率为8.009mm/10a,但是近30a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各季节中夏、秋、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近50a阜新地区降水变化可分为3个多雨期和3个少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