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开展中医按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缓解改善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精选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均分两组,组别设置为: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给予中医按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3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以及主被动关节活动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中医按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 05) ;观察组患者中医按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各项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5) 。结论:给予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开展中医按摩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化解患者肩袖损伤疼痛度,更利于患者肩关节各项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肩部炎性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粘连松解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精准注射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的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30例,年龄、性别不限,对超声引导下粘连松解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精准注射术进行前瞻性的分析研究。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主动外展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定(CMS),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中1例患者失访。与治疗前动态痛VAS[(6.3±0.9)分]比较,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为(2.4±0.7)分,3个月时为(2.0±0.6)分,6个月时为(2.1±0.7)分,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P均<0.05);与治疗前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ROM[(94±13)°]比较,患者术后1个月时为(148±14)°,3个月时为(150±11)°,6个月时为(151±10)°,均明显增加(P均<0.05);与治疗前CMS[(54.1±4.9)分]比较,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为(87.4±2.8)分,3个月时为(87.8±2.9)分,6个月时为(89.1±2.6)分,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全组患者中未见严重并发症(伤口红肿、感染、发热、神经损伤)。结论超声引导下粘连松解术联合PRP精准注射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对10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误诊资料进行分析,为临床提高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误诊的10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诊疗结果等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0例患者均被临床误诊为肩部软组织挫伤、肩周炎,均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疼痛、肌弱、上臂活动障碍等。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改善,对所有患者进一步MRI检查或关节造影检查等影像学辅助检查后均被诊断为肩袖损伤,临床给予对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患肢外展牵引制动+口服止痛药+痛点封闭理疗+康复锻炼保守治疗3例,2例无效后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含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2例)9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进行肩袖修复5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2例,行单一肩袖组织缝合术1例,行开放手术1例。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出现肩袖损伤的患者一定要做到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实际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是对于陈旧性损伤患者,建议最好使用肩关节造影检查(以双重对比造影效果最佳),有效降低此类疾病的误诊发生率,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8例于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按照诊断方法的差异性分组比较,利用MRI诊断者设定为观察组,利用X线诊断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不同方法诊断后,对两组诊断阳性检测率展开比较,总结诊断经验。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测率为97.44%,对照组的阳性检测率为76.92%,观察组的阳性检测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X线诊断方法而言,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MRI诊断取得了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治疗和干预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便指导完成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