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气压止血带对足踝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自2020-06月至2020-12月,选择100例足踝手术患者,来研究电动气压止血带对足踝手术预后的影响。实验组(不使用止血带)和对照组(使用止血带50例),每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显微骨科收治16例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8岁。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术前测量创面宽度,在小腿中下部或中部前外侧利用"提捏法"评估供区,确认可直接闭合。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探测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近侧穿支,两穿支标记点连线为皮瓣中轴线,旋转点在外踝平面或下胫腓联合上缘水平,旋转点至创面近侧缘距离作为血管组织蒂长度,术中注意保护皮瓣蒂内的穿支血管及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血管,小血管夹夹闭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近侧的穿支血管后,放松止血带,评估皮瓣血运,必要时可打开骨间膜携带腓动脉。经明道转移皮瓣,并将蒂部覆盖的皮瓣优化设计成钝弧形或半圆形。对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的4例患者,将皮瓣近心端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16例,皮瓣切取面积3.0 cm×1.5 cm~14.0 cm×6.0 cm。仅1例术后24 h出现皮瓣淤血肿胀,远端血运差,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1周后皮瓣尖端仍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顺利成活。共12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吻合神经的4例患者中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1例,S3级2例。结论通过对皮瓣供区优化选择、皮瓣血管蒂长度及明道转移的优化设计,以及术中对皮瓣血运的评估与优化处理,不但提高了皮瓣成活率,而且获得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虽部分患者因切取腓浅神经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背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但仍不失为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8~63岁[(47.3±12.3)岁]。体重指数(BMI)为16.7~27.8 kg/m2[(23.9±3.9)kg/m2]。皮肤缺损面积为10 cm×6 cm~20 cm×12 cm。均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在清创或肿瘤切除后,从浅、深脂肪层间切取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皮瓣面积为13 cm×8 cm~13 cm×10 cm,Ⅰ期削薄后皮瓣厚度3~6 mm。肋下神经外侧皮支跨越髂嵴处距离髂前上棘的距离7.5~10.0 cm。术后评估皮瓣存活、并发症、再手术情况。采用Tinel征及九宫格法测量皮瓣的单丝触觉、振动觉、疼痛觉、温度觉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的恢复。评估患足踝关节活动度、穿鞋行走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供区副损伤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21.1±10.1)个月]。皮瓣均存活,无感染或肿瘤复发。1例修复足跟患者因溃疡行多余皮肤切除,1例Ⅱ期再削薄、取内固定。3~6个月后可首次测到皮瓣9个区域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2个月以上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基本均匀恢复,仅1例的1个区域内可测到25 mm的静态两点辨别觉。2例同时行骨韧带复合体重建的患者踝关节活动略受限。患足均可穿鞋无痛行走。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78~97分[(86.4±7.4)分],较术前的10~70分[(44.2±18.4)分]显著提高(P<0.01)。供区无疼痛,残留略增宽的线性瘢痕。结论对于足踝部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肋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皮瓣可适当削薄,术后外形可,感觉恢复可靠;患足可穿普通鞋,无痛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副损伤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检查标识在CT检查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四肢病变CT检查的患者328例,按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放置标记162例(A组),双号不放置标记166例(B组);CT检查标识以“L”为左侧标识(左:left,L)。 结果 四肢病变患者328例,A组162人次,有2人有争议;B组166人次, 有14人有争议,两组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含隐神经的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至2020年2月,采用携带隐神经的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7~73岁,平均54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3.5 cm~4.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3.0 cm×5.0 cm~5.0 cm×11.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者取同侧股内侧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均采取门诊随访,观察患肢的功能恢复和皮瓣愈合情况。结果18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小面积坏死,清创后行游离植皮修复;1例皮瓣移植术后远端血运不佳,予以间断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血运改善并顺利成活。随访3~24(平均13)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踝关节功能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无明显受限,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携带隐神经的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不损失肢体主干血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检查标识在骨盆CT检查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骨盆区病变CT检查的患者151例,按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放置标记76例(A组),双号不放置标记75例(B组);CT检查标识以“L”为左侧标识(左:left,L)。 结果 骨盆区病变患者151例,A组76人次,均无争议;B组75次,有3例有争议;两组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标记"L"应用于骨盆CT检查,避免了误诊;所以该标识的应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加,这也就推动了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而在地铁换乘线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可供乘客选择的换乘方式更加负责,使得乘客在乘坐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地铁车站公共区域必须要进行完善的导向标识设计,从而为乘客提供更为完备的地铁信息,提升出行的便利性。在完善导向标识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人与地铁信息的有效交流,满足乘客的多方面需求,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所以说,在当前的城市地铁轨道发展中,通过对地铁车站公共区域导向标识设计进行优化,能够让乘客明白自己的位置,合理的选择乘车路线,实现出行质量的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T检查标识在颅面部CT检查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颅面部病变CT检查的患者83例,按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放置标记42例(A组),双号不放置标记41例(B组);CT检查标识以“L”为左侧标识(左:left,L)。 结果 颅面部病变患者83例,A组41人次,均无争议;B组42次,有1例有争议。 结论 CT标记"L"应用于颅面部CT检查,避免了误诊;所以CT标识的应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踝关节外踝韧带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踝关节扭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3侧成年国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进行应用解剖观察,其中男34侧、女9侧,左踝20侧、右踝23侧。观察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外侧距跟韧带(LTCL)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各韧带止点的相互关系,并在中立位上测量其长、宽、厚等基本参数。结果43侧踝关节标本外踝韧带解剖发现,ATFL呈双束者最多,占65.1%(28/43),单束和三束者分别占27.9%(12/43)和7.0%(3/43)。ATFL和CFL在腓骨起点处无纤维联系者11踝(1型,25.6%),存在部分纤维融合者25踝(2型,58.1%),纤维完全融合者7踝(3型,16.3%);ATFL单束者中的1型占5/12,双束和三束者中的2型分别占67.9%(19/28)和2/3。中立位上测得双束ATFL的下束长度为(15.15±2.84)mm,短于单束ATFL长度(18.83±3.07)mm、双束ATFL的上束长度(18.98±2.16)mm以及三束ATFL的上束长度(19.65±1.72)mm和中束长度(18.25±1.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2, P<0.01);但与双束ATFL的平均长度(17.07±2.16)mm以及三束ATFL的平均长度(18.52±1.47)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3, P>0.05)。单束ATFL宽(6.91±1.21)mm,比双束和三束ATFL韧带中各分束更宽(F=12.211, P<0.01),但要明显窄于双/三束ATFL韧带总宽度(F=29.073, P<0.01)。所有标本CFL均呈单束,其长、宽、厚分别为(26.98±2.41)mm、(5.03±0.89)mm、(2.33±0.50)mm,不同ATFL分型中的CFL长、宽、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4、0.248、1.249, P值均>0.05)。LTCL存在于46.5%(20/43)的踝关节标本中(均为单束),止点部位直接或以薄层纤维组织黏附于ATFL或(和)CFL,LTCL长(25.99±1.86)mm、宽(4.26±0.47)mm。结论国人踝关节ATFL以双束纤维组成为主,其次为单束,再次为三束。ATFL和CFL的基本参数和腓骨上止点关系可以为解剖修复外踝韧带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临床上采用LTCL(增强)修复外踝韧带时尚需考虑该韧带的变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创面18例,其中5例创面进行了急诊修复,其余13例均二期应用削薄ALT-PF覆盖。切取皮瓣面积7 cm×10 cm~12 cm×20 cm。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出现血管危象,予急诊探查后成活。18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病例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削薄,皮瓣无感染、破溃。皮瓣感觉按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感觉功能评分:S3+ 8例,S3 5例,S2 3例,S1 2例。足部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优12例,良6例。结论削薄ALTPF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