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重庆有那么一条公交线路,它的每一辆车上都氤氲着一种特殊氛围,无论外地来客还是本地群众,置身其间,莫不感到格外愉悦,从而对社会、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这固然有客观环境的一面。重庆市最有名的两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村)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恰好都在这条编号为“210”的公交线上,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到这两处纪念馆参观大多得乘坐这条线的大巴,无形中人们把这条线路同红岩精神联在了一起。然而更重要的是这条线路的职工学习、弘扬红岩精神,“走红岩路,做红岩人”已达到一种境界,她们实施的“四好”(乘车环境好、优质服务好、安全准点好、增收降耗好)、“两无”(无违反社会承诺服务投诉、无有责安全事故)工程,绽放出绚丽的花蕾。这条线路的20台车一直保有一个好传统:尽自己所能想到的和能做到的,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这些年来,他们在车上常备意见簿、垃圾桶、拖布、方便袋(里面装针线、方便纸、方便绳、方便钩、晕车药、重庆市旅游图),甚至还设置了美观新颖的天气预报日历牌;每次在起点站待车,乘务员都要抓紧时间打扫车内卫生,把地板拖干净,把座位、窗户擦干净,有的乘务员甚至自费买窗帘、扇子配备在车上,总之,...
简介:绒线花静静地开刚来西安最初的几年,因单位没有住房,我曾在小北门外的纸坊村租住过一段时间。出小北门,过陇海铁路,工农路两旁,挨挨挤挤的盖着一片小二楼,这就是纸坊村。进村,小街小巷曲里拐弯,如蛇行斗折。居民多为当地土著,但也有如我一样的外来户。久居古城的人,都知道这里属于道北(铁道以北),风气不好,闲人多,混混多,打架斗殴多,街痞小偷多,有道是:出了北门上北坡,闲人要比好人多。说得虽有些刻薄,但也是事实。这种社会现象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不谈也罢。前几年,西安有位作家写了部电视剧《道北人》,替道北人说了很多好话,收视率也很高,但地道的西安人,似乎还是对道北人从内心深处存有偏见。我赁居这里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能照顾上妻子女儿。妻子当时在纸坊村附近的一家企业上班,怕她辛苦,租房就租得离她单位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