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下关融合对踝关节功能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选取60例踝关节功能,对患者治疗前后身体各项指标以及健侧与患侧的胫关节活动度进行研究。结果在60例接受距下关融合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的各项数据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而胫关节活动度则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结论在治疗踝关节病变时下关融合治疗具有较强的治疗效果,但是对踝关节的功能产生影响。

  • 标签: 距下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脱位的X线表现及诊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关脱位患者的X线表现,对踝关节正位及足部侧位X线表现进行总结。结果下关内脱位6例,其中合并骨骨折2例,前脱位同时合并踝关节脱位、胫腓骨远端骨折1例,后脱位1例。结论多数下关脱位可通过X线平片诊断,但应注意与投照体位不恰当造成的假性脱位相鉴别。

  • 标签: 距下关节脱位 X线摄影技术
  • 简介:摘要扁平足是一种与足内侧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和前足外展有关的畸形。其病因及治疗方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治疗可给予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达到一定时间,未能改善症状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应用Hyprocure的下关稳定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在矫正畸形方面效果显著,由于Hyprocure的形态设计与跗骨窦部位较为适配,能使下关进行正常的三维活动,而不过度纠正或限制足部运动,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的特点,可部分取代跟骨截骨。本文将回顾近年文献,对下关稳定的优点及传统手术相比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扁平足 距下关节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钉前后向经骨颈跟骨体内固定融合下关治疗创伤性跟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4例创伤性下关炎患者通过跟关节后方跟腱外侧小切口,沿后跟关节面走行方向用空心钻平行钻出2个骨隧道,骨隧道内植骨,经骨颈跟骨体空心钉内固定融合下关。结果本组14例后下关融合术后,均在5~9个月内达骨性融合,平均时间(6.44±1.03)个月。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前平均分(44.23±1.23)分,术后平均分(82.14±2.15)分,平均增加(38.16±1.23)分。结论微创前后向空心钉固定融合下关治疗创伤性跟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骨融合确切,下关疼痛明显缓解的优点。

  • 标签: 空心钉 距下关节融合 创伤性跟距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下关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下关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下关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关节疾病 关节融合术 距下关节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撞击综合征 腓骨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与开放跟关节融合治疗跟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跟关节融合,研究组予以经皮微创空心螺钉植骨融合,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中出血量等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经皮微创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治疗跟关节炎临床效果更佳,可重建下关的稳定性,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跟距关节炎 微创 开放 跟距关节融合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稳定(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11例(21足)柔韧性平足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15足),女3例(6足);年龄(9.7±1.4)岁,范围在8~12.5岁。本组患儿均应用跗骨窦螺钉行EOTTS,并随访5年以上。收集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的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和骨跟骨角(TCA),收集前后位X线片测量骨第一跖骨角(T1MT)和骨第二跖骨角(T2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对患儿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及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7.4±4.8)个月,范围在60~75个月。Meary角由术前的(15.0±4.6)°降至术后的(0.7±0.5)°,末次随访时为(0.7±0.7)°;TCA由术前的(43.4±10.0)°降至术后的(30.9±2.9)°,末次随访时为(29.3±2.6)°;T1MT由术前的(15.5±3.5)°降至术后的(7.5±2.4)°,末次随访时为(6.5±2.3)°;T2MT由术前的(29.6±5.1)°降至术后的(11.6±1.2)°,末次随访时为(12.5±2.1)°;V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5.5±0.7)分降至术后的(1.0±0.6)分,末次随访时为(1.6±0.8)分;AOFAS量表评分由术前的(69.4±3.9)分升至术后的(91.8±3.0)分,末次随访时为(90.6±2.8)分。上述各项参数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各项参数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2足)术后早期出现局部疼痛,经治疗后好转,无螺钉移位或脱出。结论EOTTS可有效改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外观,缓解负重及行走时的疼痛症状,中远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平足症 儿童 距下关节稳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跗骨窦综合征在关节镜下的特征,评价应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诊断为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33.4岁(19~48岁)。其中,踝扭伤后11例,跟骨骨折后2例,胫腓骨骨折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均应用下关镜检并行镜下手术。术前后应用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关节镜下发现1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充血增生、脂肪纤维化、疤痕形成,有3例患者伴跟骨间韧带的局部撕裂,1例伴腓骨肌腱损伤,1例伴关节面软骨损伤;有2例患者镜下未见明显异常。针对不同病变,行跗骨窦区的增生滑膜、疤痕及脂肪组织清除,射频电极止血。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6~28个月),疼痛消失及明显缓解者13例,2例缓解不明显,其中,诊断强直性脊柱炎1例患者缓解3月后再发疼痛,经抗炎治疗缓解。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平均VAS评分从术前的7.7分下降到2.1分,优良率86.7%(13/15)。结论跗骨窦综合征在关节镜下常有明确的滑膜充血或增生等病理表现,通过关节镜手术可取得较优良的疗效。

  • 标签: 踝损伤 距下关节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脱位的诊断治疗与后期康复。方法结合本病例特点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法。结果患者愈后功能良好。讨论由于本次治疗方法针对性强,所以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距下关节脱位/前脱位 距骨 骨折 动脉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关节融合治疗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实施临床治疗研究,选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后,分别实施开放跟关节融合、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关节融合。比较两组足踝功能恢复效果、手术指标及手术影响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中失血量、疼痛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术后QOL为(81.54±6.17)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关节融合治疗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确切,且微创术式实施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维护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 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体骨折并踝关节下关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骨体骨折并踝关节下关脱位患者中筛选25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骨体骨折并踝关节下关脱位的损伤诱发机制,并对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未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均良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均值(11.15±1.23)周,末次随访疼痛评分均值(0.61±0.05)分,踝及后足跟功能评分均值为(88.14±1.30)分。结论 骨体骨折并踝关节下关脱位发生明确疾病情况后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需要接受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情况合理制定截骨方案,中良好复位并实施加压将强内固定,重视对骨体血运进行良好保护,从而降低术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提升手术治疗有效率,值得重视。

  • 标签: 距骨体骨折 踝关节脱位 距下关节脱位 诱发机制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镜下切除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下关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下关镜下行关节清理加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下关下关清理加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距骨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距跟撞击综合征 距下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关保留的跟骨截骨矫形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骨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骨折采用下关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关制动在治疗儿童柔韧性扁平足中的矫形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儿童柔韧性扁平足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下关制动进行治疗,为患儿进行随访,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病率、手术前后位片跟角、-第一跖骨角、侧位片骨倾斜角、骨-第一跖骨角变化等。结果:患儿手术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2例患儿手术出现疼痛,几日后小时,患儿的扁平足足弓塌陷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足部的疼痛感消失。手术后,患儿的后位片跟角、-第一跖骨角、侧位片骨倾斜角、骨-第一跖骨角变化均低于手术前,Maryland评分则相比手术前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儿童柔韧性扁平足患儿实施下关制动进行治疗,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较小,因此术后并发症较低,矫形效果良好,有效帮助患儿恢复了足部功能,因此下关制动对改善柔韧性扁平足有极好的效果。

  • 标签: 距下关节制动术 儿童患者 柔韧性扁平足 矫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通过下关制动联合跟腱或腓肠肌松解及足内侧软组织紧缩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患儿20例,22侧足。其中男13例,15侧足,女7例,7侧足。2例男性患儿为双侧柔性平足症。患儿年龄8~12岁,平均9.5岁。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和患足负重位X线摄片对手术前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儿20侧足获得随访18~36个月,平均25.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足部疼痛,足弓塌陷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Meary角由术前的(17.5°±4.4°)改善为术后(4.1°±1.2°)(P<0.05),X线正位片第一跖角由术前的(15.3°±3.1°)改善为术后(4.8°±1.3°)(P<0.05),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6.6±5.8)分改善为术后(88.6±7.9)分(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6±0.6)分改善为术后(1.7±0.3)分(P<0.05)。结论下关制动联合软组织手术能更好的矫正畸形,恢复力线,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满意度。

  • 标签: 距下关节 关节制动术 平足症 治疗
  • 简介:患者女,38岁,主因“双足背疼痛伴跛行5年,加重1年余”于2013年2月5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背疼痛伴跛行,期间无低热、盗汗、晨僵等症状,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或口服镇痛药可缓解。近1年来,患者双足背内侧疼痛加重,夜间疼痛明显,伴行走不利,无畏寒发热,无其他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当地医院予以消肿镇痛、中药外敷、针灸、小针刀等一般对症处理,疼痛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双足X线及CT显示:双足骨、舟状骨骨质欠规整,密度不均匀,其间见类圆形低密度区,余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双足骨、舟状骨病变,考虑坏死(图1、2)。血常规、生化、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抗“O”等检测未见异常。既往无特殊病史。专科体检:跛行,双足背皮肤完整,无发红、肿胀、破溃、窦道形成,足弓扁平;足背部压痛,以足背内侧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双足皮肤感觉可,皮温不高。

  • 标签: 舟骨坏死 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活动受限 夜间疼痛 足背皮肤 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