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细胞中组蛋白赖氨酸特异甲基1(LSD1)表达增高,并且LSD1与其发生、发展、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LSD1是一种甲基,其功能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能特异催化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反应,通过使赖氨酸H3第4位和第9位发生甲基、二甲基反应(H3K4me、H3K4me2、H3K9me、H3K9me2),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靶向抑制LSD1已被证实能够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但由于肿瘤涉及多个中心和因素,后期的研究发现单一抑制LSD1并不能完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且LSD1催化底物的特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结合的协同因子并形成复合体。基于LSD1的双靶点抑制剂在抑制肿瘤方面呈现出更加显著的效果,所以寻找LSD1结合的协同因子可能会为多靶点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组蛋白类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协同因子 复合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7-3p对赖氨酸特异甲基4A基因(KDM4A)的调控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2 mg/kg miR-137-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g/kg miR-137-3p mimic鞘内注射组。术后的第14天,实时定量聚合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SC)中miR-137-3p及KDM4A的表达变化。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检测大鼠机械撤足阈值(PWT)和热撤足潜伏期(PWL)。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RG和SC中KDM4A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脊髓L4~L5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7-3p与KDM4A的靶向关系。应用GraphPad Prism 8.2.1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R-137-3p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0.363±0.130、0.490±0.099)显著低于Sham组(1.013±0.164、0.950±0.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2、8.425,P<0.05),但KDM4A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3.113±0.083、3.613±0.136)高于Sham组(1.025±0.158、0.975±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0、31.060,P<0.01)。(2)与Sham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23.220±5.262;3 d,22.790±5.764;7 d,23.220±5.262)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1.617±0.518;3 d,11.345±0.867;7 d,11.645±0.588)比较,CCI组机械撤足阈值(1 d,10.269±2.422;3 d,6.484±2.314;7 d,4.434±2.273)热撤足潜伏期(1 d,8.061±0.123;3 d,6.661±0.298;7 d,5.067±0.335)显著下降(F=7.841,P<0.05;F=162.900,P<0.01);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促进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15.302±8.044;3 d,13.891±5.894;7 d,11.006±2.284)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0.995±0.139;3 d,9.972±0.336;7 d,8.522±0.322)的上升(F=12.420,P<0.01;F=80.300,P<0.01),抑制KDM4A的表达(DRG中,1.554±0.071比2.698±0.160,t=15.672,P<0.05;SC中,1.684±0.059比3.006±0.088,t=5.223,P<0.05)。(3)与Sham组(153.600±15.600;150.900±6.302)比较,CCI组大鼠DRG和SC中BDNF表达水平(354.400±13.020;350.700±26.850)显著上升(t=4.673,P<0.05;t=1.981,P<0.05);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抑制BDNF的产生(188.000±5.685,t=5.767,P<0.05;182.200±4.983,t=20.034,P<0.05)。(4)与miR-scramble组相比,miR-137-3p mimic转染可显著降低KDM4A野生型载体的荧光素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1.002±0.080比0.486±0.063,t=11.290,P<0.05)。结论miR-137-3p通过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KDM4A的表达参与神经病理性痛。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痛 微小RNA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 背根神经节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4A(KDM4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构建高(KDM4A)、低表达(ShKDM4A#1,ShKDM4A#2)KDM4A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公司),同时设立对照组(NC,ShNC)。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检测KDM4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侵袭小室法(Transwell)检测KDM4A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高、低表达KDM4A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表达。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通过双尾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KDM4A高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50.233±3.430)%和(35.417±4.501)%,t=3.900、2.942,P<0.05]。低表达KDM4A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58.056±2.750)%和(57.386±8.228)%,t=4.558、4.419,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高表达KDM4A后穿孔细胞数[(304.000±62.466)个]比对照组[(64.000±20.833)个]增多(t=5.154,P<0.01);低表达KDM4A后穿孔细胞数[(47.333±13.573)个]较对照组[(93.667±18.874)个]减少(t=2.819,P<0.05)。KDM4A可以正向调节Cyclin D1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论KDM4A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yclin D1和MMP-9的表达。

  • 标签: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A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迁移/侵袭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多系统异常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仅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国外已建立快速、高效、特异、敏感性均佳的甲基特异PCR(MS-PCR)方法用于临床诊断,但我国还未有系统的对照研究。该研究目的便是建立PWS的MS-PCR诊断方法,并对临床疑似患者进行筛查。方法将4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6例)、临床确诊患者组(7例)及临床疑似患者组(21例)。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CpGemone^TMFastModification试剂盒行亚硫酸盐修饰;以正常人为阴性对照,未修饰的基因组DNA为系统对照,以M(母源)、P(父源)两对引物同时对修饰产物行PCR;扩增产物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结果①16例正常对照的PCR结果同时显示M,P两条带,7例临床确诊的PWS患者均只显示一条M带;②经MS-PCR筛查的21例临床疑似患者,2例确诊为PWS,其他19例排除PWS。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MS-PCR,并对疑似患者进行了筛查确诊。MS-PCR为特异高效的PWS确诊方法且方便易行。

  • 标签: PRADER-WILLI综合征 甲基化特异性PCR 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建立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多重甲基特异聚合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并运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选取19例肺癌患者病灶组织标本,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7.3岁。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组织标本为男性,年龄52岁。通过质粒构建及甲基转移和亚硫酸盐修饰制备10个基因的甲基和非甲基标准品。通过选择甲基特异引物来识别甲基模板,挑选10对甲基特异引物并平均分成2组,经最佳聚合及最佳退火温度的选择,建立多重甲基特异PCR体系,并应用于19例肺癌组织的检测,计算10个基因的甲基率。结果在成功构建10个基因的甲基和非甲基标准品的基础上,建立了它们的多重甲基特异PCR检测方法。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10个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率分别为p16INK4A92%,H-cadherin89%,E-cadherin和DAPK76%,TIMP-363%,RARβ50%,MGMT39%,RASSF1A21%,GSTP111%,hMLH10%。2次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结论这种分2组多重甲基特异PCR的方法能一次性检测10个基因甲基状态,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

  • 标签: 甲基化 肺癌 多重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新型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揭示调控MSCs的定向分化及组织再生效能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促进MSCs介导的牙颌组织再生。赖氨酸特异组蛋白甲基1(LS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组蛋白甲基,其在调控细胞转录激活、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组蛋白甲基状态均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其在调控干细胞分化方面做一综述,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LSD1调控干细胞分化,为临床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甲基特异PCR(MSP)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甲基的准确性,联合应用MSP方法与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法(COBRA)检测抑癌基因甲基状态的意义。方法采用MSP检测胃癌组织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区甲基的状态,随后再采用COBRA检测胃癌组织标本的甲基状态。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经MSP方法检测54例肿瘤组织中共有30例标本发生Runx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甲基阳性率为55.6%。经COBRA方法检测54例肿瘤组织中有27例出现切条带即存在甲基,甲基阳性率为50.0%。经COBRA方法检测,在MSP方法检测的30例阳性标本中有3例未出现切条带即为假阳性。在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甲基阴性的24例标本中,经COBRA方法检测,Runx3基因甲基阴性的标本亦为24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特异PCR方法在检测胃癌抑癌基因甲基状态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OBRA方法可以检测出MSP方法中的假阳性标本,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的甲基状态会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准确。

  • 标签: 胃肿瘤 DNA甲基化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肿瘤抑制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蛋白甲基JMJD2D在人胃癌细胞系AGS中表达下调后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oin RNA,shRNA)技术干扰AGS细胞中JMJD2D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检测JMJD2D沉默效果,同时设置对照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JMJD2D对AG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JMJD2D对AG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MJD2D对AG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shRNA技术成功下调AGS细胞中JMJD2D表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24、48、72 h后,JMJD2D shRNA组细胞的增殖水平(0.311±0.012、0.475±0.038、0.813±0.043)明显低于对照组(0.385±0.013、0.558±0.042、0.917±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0、5.370、7.830,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划痕24 h后,JMJD2D shRNA组细胞的相对倍数(0.5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0.9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0,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JMJD2D shRNA组迁移到膜下的细胞数[(155.0±10.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312.0±18.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0,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JMJD2D shRNA组细胞阻滞于G1期(t=4.290,P<0.05);细胞凋亡试验显示,抑制JMJD2D表达可明显增加AGS细胞凋亡(JMJD2D shRNA组细胞凋亡率18.5%,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0,P<0.01)。结论下调JMJD2D表达可明显抑制AGS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提示JMJD2D在胃癌细胞中起着癌基因作用。

  • 标签: 胃癌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目的:针对不同胚源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现出的衰老差异,探讨组蛋白甲基Jmjd3对衰老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下颌骨(M)和胫骨(T)后提取BMSCs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通过β-半乳糖苷(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特征,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特征。通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Jmjd3及衰老因子在两种BMSCs中的表达。构建shJmjd3病毒敲减Jmjd3,转染T-BMSCs检测衰老指标。在大鼠颌骨区域建立骨缺损模型,移植shJmjd3修饰的T-BMSCs,通过Micro-CT、Masson染色检测Jmjd3被抑制的T-BMSCs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结果:经SA-β-gal衰老染色,T-BMSCs中衰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M-BMSCs。Jmjd3及衰老因子在M-BMSCs低表达,在T-BMSCs高表达。转染shJmjd3病毒导致T-BMSCs中Jmjd3及衰老因子低表达。移植敲减Jmjd3的T-BMSCs,Micro-CT显示其骨平均密度,骨体积分数明显升高,Masson染色显示其骨小梁结构增多。结论:不同胚源大鼠BMSCs的衰老特征具有差异性,将T-BMSCs中Jmjd3抑制以后,可以增强细胞的抗衰老能力,有利于体内的骨修复的治疗。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胚源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胃癌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不断攀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胃癌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调控及蛋白质的功能改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逐渐揭开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NSD(Nuclear Receptor Set Domain)蛋白家族作为一组特定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近年来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NSD蛋白家族主要包括NSD1、NSD2(也称为MMSET或WHSC1)、NSD3等成员,通过特异地催化组蛋白H3和H4某些赖氨酸残基单、双或三甲基,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不仅可以直接调节特定基因的转录活性,还能通过影响染色质开放性及转录因子的招募,间接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NSD家族蛋白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调控细胞命运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NSD蛋白家族在胃癌中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综述旨在综合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NSD蛋白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分析和整合,以期为胃癌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信息和指导。

  • 标签: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 NSD1 NSD2 NSD3 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2所医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中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16SrRNA甲基基因armA、rmtB的流行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阿米卡星的革兰阴性杆菌134株。PCR法筛选2种甲基基因armA及rmtB;PCR产物进行测序。质粒提取、接合试验及转化试验确定armA及rmtB基因定位。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结合子和转化产物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3种氨基糖苷抗生素的MIC值。结果134株耐药菌株中,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rmA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rmtB基因。质粒抽提试验及接合试验rmtB阳性菌获得成功。接合子及转化产物DH5a(pMDarmA)均获得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性。结论大连2所医院检测到16SrRNA甲基基因armA和rmtB阳性菌株。armA基因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rmtB基因位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armA和rmtB可以导致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

  • 标签: 革兰阴性菌 氨基糖苷类 16S rRNA甲基化酶 ARMA rmtB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KDM5A在人牙髓细胞(hDPC)中的表达模式及成牙本质分化诱导对其表达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DP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和Westernblot检测第1代至第8代(P1-P8代)hDPC中KDM5A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检测KDM5A在hDPC中的分布;对P3代细胞进行成牙本质分化诱导,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KDM5A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传代培养hDPC中可检测到KDM5A的表达,KDM5AmRNA和蛋白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hDPC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均表达KDM5A;成牙本质向分化诱导7和14d,KDM5AmRNA和蛋白量高于未诱导组细胞,诱导14d表达量高于诱导7d(P〈0.05)。结论hDPC表达KDM5A,矿诱导可提高KDM5A的表达。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KDM5A 牙髓细胞 成牙本质分化
  • 简介:目的了解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情况。方法收集2011—2014年石家庄市售各类食品中分离到的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变形杆菌124株,用PCR、测序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分析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与3种16SrRNA甲基基因。结果124株变形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耐药基因aacC2、aacA4、aadA1和aphA6的检出率分别为95.2%(118/124)、80.6%(100/124)、73.4%(91/124)和5.6%(7/124);16SrRNA甲基耐药基因rmtB检出率为87.1%(108/124)。aacC1、aadB、armA和rmtC基因均未检出。结论aacC2型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与rmtB型16SrRNA甲基基因流行是食源性变形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变形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
  • 简介:摘要泛素-蛋白途径可调节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以该途径为导向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异蛋白7作为其调节泛素动力学的关键成分——泛素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病毒复制、肿瘤、神经系统病变、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的相关蛋白调控。在过去十多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疾病及其抑制剂研究,一些抑制剂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对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意义。本文就特异蛋白7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和其抑制剂进行综述。

  • 标签: 泛素-蛋白酶途径 特异性蛋白酶7 肿瘤 炎症 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JMJD3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体外多潜能性及成骨分化的生物学调控作用。方法:用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四肢骨BMSCs,分别用含JMJD3-shRNA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干扰载体(实验组)及含无关序列的GFP慢病毒载体(对照组)转染BMSCs,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BMSCs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上三甲基(H3K27me3)及干细胞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的表达,并比较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茜素红染色检测两组细胞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MSCs的H3K27me3表达水平升高,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且表达更强的Oct4、Nanog、Sox2等多潜能因子;体外成骨诱导7d后,实验组BMSCs中RUNX2等成骨分化基因表达下降,诱导14d后,钙结节形成较对照组少。结论:抑制JMJD3表达可增强BMSCs的干性特征,抑制其成骨分化。

  • 标签: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JMJD3 表观遗传修饰 干性 成骨诱导 JMJD3
  • 简介: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式的影响,而与“时……时”“有时……有时”格式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时而”成词过程中的特异。词汇不都是单个、孤立、规则的现象,有的可能是一批、一类、甚至整个词汇系统间的相互系联、调整、互动和影响。

  • 标签: “时而” 词汇化 特异性 “有时而……有时而” 词汇系统
  • 简介:摘要对1例肺感染的特异过敏体质患者行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住院26天痊愈出院。提出任何药物包括说明书上明确表示不须做皮试的药物以及即使皮试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仍要严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不宜快速输液,用药完毕仍要密切观察30分钟以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 标签: 特异性 过敏体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