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贵州研学旅行处于初级阶段,旅游需求增加,重视线文化建设,保护线工业遗产,以线建设精神和文化产品为基础,打造特色线建设研学旅行资源,发挥其价值。以教育功能为主,建设地方研学旅行基地,传承和发扬线建设精神和文化。

  • 标签: 贵州 三线建设 研学旅行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进行的线建设,是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基础的大规模建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线'的时代号召下,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和荒野密林,风餐露宿、安营扎寨,付出了无数艰辛、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建设祖国战略大后方。

  • 标签: 三线建设 襄渝铁路
  • 简介:张全景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线建设是1964年由毛泽东和党中央决策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改变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布局。在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交通基础设施,新增了一大批科技力量,提高了西部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二是在西部建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过去都是山沟野岭,现在成为世界著名的钢城、煤都、汽车城、镍都,带动了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繁荣。

  • 标签: 三线建设 毛泽东 西部地区经济 社会主义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建设
  • 简介:从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根据当时从战略角度进行的划分,这一地区属于全国战略布局的第线(第一线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一线线之间为第二线),亦称“大线”。同时,各省又都划分了自己的一、二、线,其中的第线称为“小线”。大、小线的集中建设,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史称“线建设”。它曾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其投资之集中、地域之广大、持续时间之长,都为新中国建设史上所仅有。那末,这一重大决策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呢?

  • 标签: 三线建设 毛泽东 战略决策 周恩来 小三线 攀枝花
  • 简介:摘要:线建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在腹背受敌的历史时期,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及第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党和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大决策下,为巩固国防和备战需要,在中国中西部进行的以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国防科技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成就中形成的精神。深入挖掘其时代精神内涵和价值,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迈上新的台阶,为“四个伟大”注入精神动力。

  • 标签: 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精神 党性修养
  • 简介:线建设”带动西南小县城在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里,有几栋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老建筑。其中一栋斑驳的红砖墙面上,赫然挂着一面标牌,上面写着“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诞生地”。在1970年我国发射上天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就有出自这栋楼里研究所开发的集成电路,而这一研究所就是当年国内外知名的集成电路专业研究所——1424研究所。

  • 标签: 三线建设 永川 集成电路芯片 专业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 东方红一号
  • 简介: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线建设的评价有许多争论,主要观点有3种:(1)认为线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基本否定;(2)认为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该基本肯定;(3)认为线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损失.分析了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认为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全面、客观、历史的综合考量,才能准确地评价线建设.

  • 标签: 三线建设 中国 项目评价 国防工业
  • 简介:线建设可谓西部大开发的先行。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改善了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状况,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西部崛起,建设者们留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遗产。但线建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从当时国防的需要出发重点是发展军工和重工,所有制结构单一。多数企业建在山区。因此不完全成功。当今的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但不能走线建设的老路,必须开辟新路。

  • 标签: 艰苦奋斗 建设者 无私奉献 借鉴 西部大开发 国防
  • 简介:【摘要】线建设是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我国中西部进行的以战备为目标、以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线建设铸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线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1983年到2006年,进行了全国线企业调整改造,大部分线企业受制于市场经济经营体制改革,逐步被淘汰并沦为工业遗址和废墟。

  • 标签:
  • 简介:结合六盘水地方文化和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背景,通过对线地区调研、数据库综合检索以及研究论文的分析等方法来发现线建设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专题数据库的设想。

  • 标签: 六盘水 三线建设 文献发现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和国内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和对付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线建设”。

  • 标签: 三线建设 调整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回忆 生产力布局 60年代
  • 简介:1965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文件决定:(一)凡是在线一个地区建设的重大综合项目,如以钢铁为中心的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的配套建设,以及铁路建设工程等,都应采用大庆经验,即集中领导、各方协作的方法,以中央主管部为主,负责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有关各省、市、区和各部门协助进行。

  • 标签: 三线建设 部门 体制问题 主管 兵器工业 工业基地
  • 简介:建设强大的海军”——重庆船舶工业兴起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产业基础和航道条件。重庆解放前,规模较大的船厂仅有现在的东风船厂,其前身是民生轮船公司独资经营的民生机器厂,主要从事船舶修造业务,生产各类型铁、木轮船及锅炉蒸汽主机和辅机,解放后收归国有。

  • 标签: 船舶工业 重庆 三线建设 民生轮船公司 长江上游 航道条件
  • 简介:摘要黑龙江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重要工业基地,从1964年开始建设了一大批“线工程”,这其中包括生产国防军队枪支、弹药、军械的一大批工厂。这些工厂为了保密起见,大多设置在茂密山区地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如今岁月流转,“线建设”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留给我们的却只有片片残垣。我们如何继承这些遗产,并开发利用它们,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贵州线建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历程中的宝贵财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还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将贵州线建设精神融入高中政治课的途径及其意义,分析线精神的教育功能和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影响,以期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和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贵州三线建设 政治课教学 途径 时代价值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开启的“线建设”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线建设”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国家性行动,“线建设”虽然是国家出于备战考虑的战略举措,但是它客观上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文章认为,“线建设”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一是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均衡发展;二是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是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工业与社会事业发展;四是加强了西南民族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交往交融。

  • 标签: 三线建设 西南民族地区 现代化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紧张而复杂的国际局势,防备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中共中央作出了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进行线建设的重大决策。线建设历时3个五年计划,在以西南和西北为主的广袤线地区,建立起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对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庆作为当时规划的常规兵器工业和船舶工业基地,迎来了当代历史上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内外交往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三线建设 船舶工业基地 国民经济结构 大规模战争 生产力布局 国际局势
  • 简介:线建设时期,国家先后有一批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江油布点建设,主要涉及冶金、航空、能源个工业门类。这些线单位落户建设,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对江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线建设不仅重塑了江油的产业格局,提升了该地区在川北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而且还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的效能优势,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标签: 三线建设 江油 工业 城市发展
  • 简介:摘要:线工业遗产是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线工业遗产具有物质及意识上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上的遗产在科学技术、建筑、社会方面上体现了珍贵的价值。而意识形态上的遗产是特定时期对于民族精神的新的继承与发扬,其内涵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动力支持。全面认识线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对其实施利用的前提。对线工业遗产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再度发扬线精神提供动力源泉,并加快了社会对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进程。

  • 标签: 三线建设 三线精神 三线工业遗产 开发利用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