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在我国财政领域,财政政策增长很快,但财政法律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财政政策的增长可以从权利增长、风险社会等角度得到解释,但财政立法的停滞只能从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经典计划经济体制的家长制等方面进行解释。财政领域"政策繁多而法律稀缺"的弊端是很多的,它不但导致了政策的效力递减甚至失效,解决不了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还导致了人们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加强、加快财政立法,哪怕是先出台不完善、不成熟的财政立法,也胜于财政立法的缺位。在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进行财政权的分权和制衡,是我国财政法治建设的根本出路。

  • 标签: 财政政策 财政法 法律 政策
  • 简介: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准绳。财政是国家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表现为财政收支活动。收入的来源和多少,支出的用途和大小,都会牵动各方面的利益,造成分配关系的变化。因此,财政工作的政策性很强。这种政策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着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

  • 标签: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简介:自1997年起,中国经济在成功地实现“软着陆”后增速明显下滑,外贸出口下降,消费需求不旺,物价持续下降。1997年10月以来,物价总水平出现负增长,以1998年全年物价趋势来看,零售物价指数与上年相比,涨幅为-0.8%,虽然1999年我国商品出口实物量仍比1998年增长近10%,

  • 标签: 中国 财政赤字 挤出效应 减税政策 产业结构 积极财政政策
  • 简介:2001年11月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未来一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此前相比,新一年财政政策的根本特点何在?在于财政政策正被赋予更多的战略性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短期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向中长期的战略性财政政策转变。

  • 标签: 财政政策 发展道路 中国 管理体制 产业发展 结构调整
  • 简介:<正>保值贴补率的基本情况。1、保值贴补率及其特点。保值贴补率与保值储蓄相伴生。根据人民银行两次开办保值储蓄的有关文件规定,保值贴补率是保值储蓄存款在保值期内物价上涨幅度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部分,即:存款年利率+保值率=同期物价上涨幅

  • 标签: 保值贴补率 国债 人民银行 物价指数 保值储蓄 年利率
  • 简介:<正>一、1998年预算安排基本上体现的是“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在1998年初,基于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财政预算是按从紧的政策要求进行安排的。这主要表现在: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安排是建立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基础上的。财政总收入安排9683.68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041.68亿元,增长12.1%。这种安排是考虑了亚洲金

  • 标签: 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1998年 1999年
  • 简介: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 标签: 中性财政政策 中国 积极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 简介:编辑老师:您好!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经常遇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问题,请您为我讲解一下这两种政策的区别。谢谢!

  • 标签: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经济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也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否很好地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 标签: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体制转变 经济运行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统一
  • 简介:许多文献已论证财政政策在实现经济长期增长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入手,来研究我国的财政支出项目与GDP的关系,分析财政支出的各个项目对经济的影响,指出当前中性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 标签: 财政支出 中性财政政策
  • 简介: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业已出炉,连续三个季度6.7%的增速,预示着达到全年6.5%左右的增长目标已无悬念。同时,中国经济企稳基础依然不牢,未来仍需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递减之时,人们更加寄望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

  • 标签: 财政政策 托底 中国经济 经济数据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 简介:社会发展在带给人类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种危机。从2003年的SARS,到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等一系列危机都表明公共危机日益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破坏。因此,需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以及应急预算制度。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政府应急预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性因素,并就此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危机 公共财政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