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6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螺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调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74.2%,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螺钉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胸段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40例。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恢复及随访矫正度丢失情况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内更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后两组趋于一致,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出血少、疼痛缓解快、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两种手术方式的矫形效果和手术时间相当。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术前与术后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对腰椎骨折的固定方式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但关于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有限元分析的研究不多。目的:以有限元法分析腰椎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内固定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正常腰椎模型、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及万向螺钉内固定模型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侧弯时的最大轴向位移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以上各方位的最大轴向位移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2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的最大弯曲度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的最大弯曲度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3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位时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均低于单向钉固定组(P〈0.05-0.01);4单向钉固定组和万向钉固定组在各位置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均明显低于正常腰椎组(P〈0.05-0.01),万向钉固定组在各方向动作时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分布低于单向钉固定组;5结果表明,腰椎骨折椎弓根单向螺钉和万向螺钉内固定均可以承载大部分应力,明显降低腰椎的最大轴向位移、最大弯曲度、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上的最大应力以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其中万向螺钉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向螺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在治疗骨关节骨折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138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9),观察组患者给予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情况上均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可吸收螺钉的运用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影响,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时机以及骨折复位情况与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2±3.5)个月,68例患者中骨折愈合65例,愈合率为95.6%;术后对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3%;移位骨折组和未移位骨折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解剖复位组和解剖复位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对股骨颈骨折方面临床效果较佳,骨折移位和骨折复位情况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尽量进行解剖复位以便降低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和骨折不愈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对治疗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按入组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螺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螺钉松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为19.4%,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螺钉松动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情况累计13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数累计为5例,对比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后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椎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与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栓桩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对比疗效分析。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6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Meyers-Mckeever分型均为II型或III型,其中使用15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空心螺钉组),11例采用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固定(联合组)。术后支具固定,并参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锻炼计划进行锻炼,复查X线及MRI并定期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复诊随访,所有患者伤口1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关节失稳病例。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与健侧相同。结论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与不可吸收线联合螺钉栓桩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愈合、满意的功能恢复及关节稳定性,但两组固定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可综合考虑骨折块大小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选择固定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02月?2015年03月收治的59例非粉碎型内外踝双骨折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外踝有无疼痛及术后1年AOFAS足踝评分。结果平均住院时间7.2±1.4天;骨折愈合时间12.1±0.7周;踝关节AOFAS评分优良率96%。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1月,骨折全部愈合;结论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出血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并能获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同的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