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辣椒(Capsicumannuum)种内进行抗CMVQTL分析。从感病品种Maor与抗病品种Perennial杂交获得180个F3。在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个试验中用两个病毒株系接种。大部分RFLP和AFLP标记被用作构建遗传图谱,区间分析被用作QTL检测。有4个QTL与抗CMV显著相关。检测到了两个标记对CMV抗性的双基因互作,没有检测到单基因效用。3个试验中检测到控制表现型变异(cmv11.1)的QTL,其变异最大百分比为16%~33%,该QTL与双基因互作有关。这个QTL与L位点连锁,并证实该QTL与抗TMV有关。在Perennial上早期非常有趣的观察到抗CMV感TMV的现象。来自于不相关的种群的一个高世代的回交育种株系3990,被选择用来分析对CMV的抗性,标记覆盖整个基因组,检测到来自Perennial的基冈渗入。这些基因渗入的区域中包括4个与抗CMV相关的QTL。在两个基因区域的标记被鉴定与抗CMV的QTL相关,同时也与控制果实重量的QTL相关,另外的育种观察也证实对CMV的抗性来源于Perennial和小果型品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表达异常的致病风险基因。方法选取56 4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78 818名健康对照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和大脑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s),采用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ummary data-bas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SMR)整合分析精神分裂症的重要风险致病基因,并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尸脑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第3层和第5层锥体神经元、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hiPSC)和全血表达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验证风险基因表达失调情况。结果基于SMR共发现16个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PSMR<5×10-6),分别为C4A、HLA-C、EMB、SLC9B1、PCDHA7、BTN3A2、KRT8P46、PCDHA8、SFMBT1、PCCB、WBP1L、BTN3A3、MUSTN1、PPM1M、TYW5和SF3B1。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显示,SF3B1在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第3层和第5层锥体神经元(Padjust=5.22×10-3)和hiPSC(Padjust=1.41×10-4)中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WBP1L在hiPSC(Padjust=1.28×10-8)和全血(Padjust=1.17×10-4)中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TYW5(Padjust=3.06×10-6)在hiPSC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CCB(Padjust=1.34×10-4)、BTN3A2(Padjust=1.48×10-3)、PPM1M(Padjust=5.13×10-6)和PCDHA8(Padjust=4.31×10-2)在hiPSC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TN3A3(Padjust=2.18×10-2)在全血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SF3B1、TYW5、PCCB、BTN3A2、PPM1M、PCDHA8、WBP1L和BTN3A3异常表达可增加发病风险。
简介:对非洲菊品种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级研究,利用54个形态性状对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可进行5个或者7个连续分布的分级,分别建立3-7或者2-8的不完整尺度;54个形态性状在22个非洲菊品种中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3.0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目为2.0209(1.0000-3.9672);Shannon'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8(0-1.4650)。22个非洲菊品种相似系数分布在0.67-0.86,当相似系数为0.70时,22个非洲菊品种可分为3类。花序类型为单瓣的品种和外轮舌状小花上表面颜色数量为2种的品种能和其他品种有效的区分。
简介:摘要:相比于传统两电平逆变器,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输出的电流谐波小,效率高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各方研究关注。其中,中性点钳位型多电平逆变器为多电平逆变器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针对中性点钳位型多电平逆变器的技术发展路线,通过检索、统计、分析了中性点钳位型多电平逆变器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以及技术分布现状。
简介: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果实心室数是影响果实大小形状和畸形果发生率的重要因素。遗传特性是番茄果实心室数的重要调控因素。研究表明,番茄中调控心室形成的2个重要基因分别为位于第11条染色体的fasciated位点和位于第2条染色体的lc位点,两个位点对心室形成的作用值分别为37%和12%,同时这两个位点相互之间具有上位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对fasciated和lc位点进行了精细定位,发现fas基因(YABBY转录因子)和WUSCHEL基因下游的2个SNP调控番茄心室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番茄心室形成相关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分子遗传水平方面的进展,为探究番茄心室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简介:曹思源职务: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总裁、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所长入选理由:1988午10月下海创建民办研究机构;先后为深圳、海南、沈阳、沙市、景德镇、北海、淮阴等地方政府和北京、上海、浙江、山西运城等法院以及100多家企业提供有关破产程序、兼并收购、招商引资、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咨询与中介服务,人称“曹破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个高度怀疑为青少年发病的成人糖尿病7型(MODY7)家系进行信息收集及基因检测,寻找其基因突变位点,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病程20年、长期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无酮症倾向、有3代糖尿病家族史的28岁女性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KLF11基因变异,遂对其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家庭成员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方法为:首先对先证者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方法寻找致病基因,然后使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其他家系成员使用Sanger测序技术筛查有无相同基因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共检出2例成员存在KLF11基因杂合突变c.920C>T(编码区第920号核苷酸由胞嘧啶变异为胸腺嘧啶),导致氨基酸改变p.P307L(第307号氨基酸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为错义突变。这与其临床被诊断为糖尿病相符合。结论本研究的家系为KLF11基因c.920C>T(p.P307L)错义突变导致糖尿病家系,该突变位点可能是MODY7新突变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