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通过自己开拓性的工作清楚地阐明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奖 诺贝尔医学奖 综合测试题 高中 生物学 参考答案
  • 简介:生物学中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有关的内容一直是生物学高考的亮点,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备考和平时的训练中经常会遇到与此相关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以“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并以此为依托在生物学科内进行发散、拓展,形成一系列的问题。试题属于“回归教材”型,高起点,低落点,难度不大,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要求获取信息要快而准,不能出现遗漏。现将此类试题归类如下: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热点试题 归类 生物学科 高考备考 背景材料
  • 简介:1诺贝尔新闻链接北京时间2013年10月7日晚,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与一位德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托马斯·祖德霍夫.正是他们的研究共同揭开了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细胞生理过程的种种细节.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疾病和生命.2高考命题猜想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高考命题 猜想 新闻链接 诺贝尔奖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约翰?奥基夫、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系统探讨他们的科学研究经历,归纳总结他们的科学研究方法传习继承法、创新思维法、实验验证法、多学科交叉法。他们的科研方法对提高我们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约翰?奥基夫 位置细胞 科研方法
  • 简介:亚洲肌肤美白专家LANCOME兰蔻,秉承尖端科技成就与对亚洲女性肌肤需求的深入了解,不断推出革命性配方。今天更结合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突破性发现NO,将美白科技引入前所未有的新纪元。

  • 标签: 生理医学 美白 NO 黑眼圈 尖端科技 修护
  • 简介:2006年10月2日,两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抑制特定基因的方法而荣获诺贝尔医学.这一革命性的发现可用于治疗癌症、心脏病及艾滋病等多种疾病。斯坦福大学47岁的A·菲尔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45岁的C·梅洛将分享140万美元的奖金。

  • 标签: 高校 大学英语 双语阅读 科技文阅读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50余年前我国科学家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完成了人类首次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这一壮举。但因多种原因却痛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的最佳机会。如果我国在50余年前就能获得首个诺贝尔,对我国科学发展以至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 标签:
  • 简介:北京时问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两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一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另外一半由两名获奖科学家共得,为爱尔兰的William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omura。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兆同获得该奖。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 双氢青蒿素 寄生虫感染 抗疟药 爱尔兰
  • 简介:当地时间10月4日11时30分,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授予该奖项。在试管婴儿技术已给全人类带来福音的今天,爱德华兹的获奖赢得科学界一片欢呼。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试管婴儿 英国科学家 繁衍 受精技术 斯德哥尔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946年至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总结生物医学科研管理领域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管理水平建言献策。方法以诺贝尔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查阅相关资料,分别从获奖者国籍、取得获奖成果时的所在机构、取得获奖成果时的年龄及获奖有关学科等方面入手,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能够助力科技创新;获奖成果通常是科学家在青年时代所取得,但得到认可的时间却在逐渐增加;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结论在生物医学领域,我国可进一步完善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培养青年科学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从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力争能够产生引领人类进步的科技创新成果。

  • 标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物医学 科研管理
  • 简介:摘要有感于两位美国科学家在温度和触觉敏感性瞬时受体电位研究上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本文指出我国临床医生应该从临床研究出发,到实验室进行深入的持久的实验研究,从疼痛性疾病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揭示发病的原理,从而根治疼痛顽症。

  • 标签: 诺贝尔奖 温度和触觉受体 瞬时受体电位 实验室研究
  • 简介: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于2002年10月7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比)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John Sulston),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控方面做出的贡献^[1]。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 2002年 诺贝尔奖 生理学奖 医学奖 研究成果
  • 简介: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其奖金的一半授予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C.Campbell)和日本药学教授大村智(Satoshiōmura),以表彰他们在创新蛔虫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贡献.

  • 标签: 例析 医学奖背景 生物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