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为了达到特定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一个不断做出(语言和语境)选择的过程(Verschueren,1999,2008)。根据Verschueren(2008),交际中的结构与语境之间存在本体论上的联系和认识论上的联系。笔者认为,这一思想可以深化人们对于语言形成、变化、发展的认识,对于理解语言使用的本质及机制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但不利于探析交际中不时发生的错位或'有标记'结构选择重构语境的作用及其对交际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有标记的身份构建的实例,表明交际者可以通过策略性地使用对当前交际目的而言并非默认的语言结构来重建交际语境,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而阐释语言顺应与不顺应之间的辩证关系。
简介:在现代社会,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伴随着理念的转变、主体的多元、结构的调整和利益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学者们提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概念,它是协同学与治理理论的交叉理论,是治理理论在实践发展中的又一延伸.然而,从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看,由于协同治理理念尚未能完全深入到各治理主体特别是政府中,使得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等其他主体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心存芥蒂".对此,有必要在主体地位、运作过程和利益博弈等方面构建独立平等、合作共治、有序竞争、分权制衡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才能让各主体产生"认同感"和"安全感",进而达成协作意愿,保证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