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7例(手术患者119例)经拟诊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89例)及粘膜下隆起性病变(78例)的患者进行内超声检查,使用的参比方法有手术、活检、其它影像学检查及随访6月以上。结果EUS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1.5%,胃镜为66.7%;EUS对鉴别粘膜下病变是真性壁肿瘤还是腔外压迫的正确率达100%,对粘膜下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3%和69%。结论(1)EUS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粘膜下病变是真性壁肿瘤还是腔外压迫的准确明显优于胃镜;(2)EUS对粘膜下肿瘤的良恶性判断的准确虽有欠缺,但仍是观察粘膜下病变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内镜超声检查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 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诊断检查用于慢性萎缩胃炎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检查、临床病理检查,对病理学结果以及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通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为75例,诊断符合率为78.94%;其中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白相以及变薄,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的为11例,占73.33%;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的为40例,其中30例通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占75.00%;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的为24例,其中23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占9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胃炎临床病理诊断检查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联合采用病理诊断检查可促进慢性萎缩胃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胃炎检查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方法对两年来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症状分析后分别进行内检查与病理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诊断慢性萎缩胃炎患者78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6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76.9%,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28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25例,占89.6%,异型增生12例,占42.8%,肠上皮化生9例,占32.1%。结论检查中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等症状表现与慢性萎缩胃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可以提高慢性萎缩胃炎的诊断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萎缩胃炎病例(CAG)检查结果及其病理结果。方法抽选73例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进入我院的CAG病例,技术检查后已经确诊,并施予病理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病理方案发现有52例CAG病例,符合率71.23%,且方案下患者3种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结果展开对比后,有显著,(P<0.05)。结论给予CAG病例检查时,联合施予技术及病理诊断的有效强。

  • 标签: 病理诊断 内镜方案 CAG 临床检查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慢性萎缩胃炎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针对就诊的3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活检病变处做病理检查,对比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35例慢性萎缩胃炎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5.7%(23/35),确诊病例中合并上皮瘤变7例,合并肠上皮化生16例。胃镜检查下甲(黏膜以及黏膜壁不光滑)与丙(胃黏膜变薄,以白相、胃黏膜粗糙为主)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乙(白相黏膜为主,黏膜变薄),P<0.05。结论检查结合临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胃炎,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慢性萎缩胃炎临床意义重大可显著提高疾病的。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诊断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采用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经检查结果为慢性萎缩胃炎的117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计算,与检查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117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84例患者证实为慢性萎缩胃炎,诊断符合率71.79%。与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胃炎进行诊断中,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检查,因此以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依据,两种方法结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萎缩胃炎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病理诊断检查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1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计算病理检查与临床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检查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126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萎缩,表现腺体变小,囊扩张、减少甚至消失者为17例,固有膜弥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者为54例,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55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85.0%、84.4%、91.7%,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将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胃炎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病理检查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检查符合的55例患者,共45例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1.82%。其中伴肠上皮化生患者18例,所占比例为32.72%;异型增生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23.64%。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与病理检查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胃炎的常用方式,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萎缩胃炎采用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12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检查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对患者分别采用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分析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22例患者中,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122例,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为85例,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9.67%,确诊的85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有61例患者为肠上皮化生,所占比例为71.76%,21例上皮瘤变,所占比例为24.70%。结论临床上需要联合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疑似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予以确诊,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查在慢性萎缩胃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4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结果84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慢性萎缩胃炎患者62例,诊断符合率为73.8%;检查显示,不同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为黏膜粗糙、变薄以及白相为主的患者,其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的比例最高。结论下黏膜粗糙、变薄以及白相为主者病理检查多为慢性萎缩胃炎,临床可联合检查及病理检查,进一步提高对于慢性萎缩胃炎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胃炎检查与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8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活检患者病变处,且进行病理检查,对内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病理检查中,80例患者均存在慢性炎症,其中有26例是中轻度炎症,有54例是重度炎症患者。且其中有14例活动炎症患者,80例萎缩患者,73例肠上皮化生患者,20例上皮瘤变患者。在内检查中,80例患者均存在慢性炎症,其中有56例是萎缩并肠上皮化生者,有17例是萎缩并上皮瘤变以及肠上皮化者,病理和符合有17例,符合率为21.25%(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检查和病理诊断之间的一致和差异性,探讨它们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于我院行内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的患者2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内检查与病理诊断并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即诊断结果。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286例患者中,有250例患者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诊断符合率为87.41%(250/286),伴有肠上皮化生患者171例,诊断符合率为59.79%(171/286),伴有异型增生的患者有14例,诊断符合率为4.90%(14/286),经检查后发现胃黏膜变薄的患者占比97.20%(278/286),褶皱变平的患者占比78.67%(225/286)。结论:慢性萎缩胃炎诊断中,可以将检查结果作为慢性萎缩胃炎的参考依据,检查与病理诊断联合诊断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及时确诊,早发现早治疗,改善疾病预后,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应用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符合率。方法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对临床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60例患者经诊断后经病理诊断42例,符合率为70.0%,伴异型增生7例,伴肠上皮化生19例;诊断表现的症状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较低,检查中胃黏膜粗糙、变薄、白相为主的临床诊断较高,通过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对比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方法: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经检查诊断为胃炎的病患中选取 110 例,并对病患进行病理诊断。并对内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直视诊断的 59 例病患,通过病理诊断属实的为 40 例,两者符合率为 67.8% ( 40/59 ),由于 P 远大于 0.05 ,表明两种方法诊断 CAG 的一致不佳。检查发现有 19 例病患以胃黏膜皱襞细小和白相(即 A+B 型)为主,同时被病理诊断为 CAG 的有 12 例,符合率为 63.2% ;同理, C 型的符合率为 62.5% ;( A+B+C )型的符合率为 71.9% 。结论: CAG 的诊断应当将组织病理诊断直视密切结合起来,以提高 CAG 的诊断率。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 皮肤缺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别采用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与此同时,本组患者的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慢性萎缩胃炎的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慢性萎缩胃炎;检查;病理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胃炎在临床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慢性萎缩胃炎病患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资料对病患进行内检查和病理检查,并就其相关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在实际病理分析中,诊断出患有慢性萎缩胃炎的58例病患中,经病理诊断得出结果的有4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达到68.9%。胃镜检查的指标有胃粘膜变薄、白相和胃粘膜粗糙,本次研究的58例病患检查出胃粘膜变薄的有20例,其中诊断为患有慢性萎缩胃炎的有10例;检查出白相的有18例,其中10例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萎缩胃炎;检查出胃粘膜粗糙的有20例,其中有11例被诊断为患有慢性萎缩胃炎。三种检查下的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在临床医学中将慢性萎缩胃炎病理诊断检查联合病理诊断的形式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检查诊断效果与安全。方法将于我院行腹腔检查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深度镇静麻醉,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进行麻醉。将两组患者的检查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比对。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与退时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插时的血压、心率与检查前相比明显升高,且其血氧饱和度产生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插时的各项指标与检查前相比却无显著变化。在检查过程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61%)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深度镇静麻醉应用于腹腔检查中的诊断效果极佳,该麻醉方法能够将患者在检查中产生的并发生情况进行减少,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腹腔内镜 深度镇静麻醉 诊断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与此同时,本组患者的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慢性萎缩胃炎的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CAG)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活检患者病变处并实施病理检查,比较分析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出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胃炎98例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该病的65例,诊断符合率是66.33%,这些确诊病例中有44例为肠上皮化生,21例上皮瘤变;那些在胃检查中表现出黏膜皱裂趋于平坦或者消失、胃黏膜以红白相间呈现、以白相为主及血管透见等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91.6%,胃镜检查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81.26%,2种病理症状的疾病确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仅仅看到黏膜皱裂变平或消失,红白黏膜相间,并以白相为主,血管透见表现的疾病诊断符合率为43.5%,与上述2种病理表现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胃炎检查与病理诊断关系密切,患者胃检查病理表现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变薄、白相及胃黏膜粗糙,应结合使用胃检查与病理诊断,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