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组(行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各53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解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解剖组,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解剖组(P<0.05)。非解剖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TBIL值明显高于解剖组(P<0.05);术后1、3天血清AST值解剖组低于非解剖组(P<0.05)。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非解剖组22.6%(P<0.05)。解剖组与非解剖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6%和75.5%(P=0.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临床疗效更好,并有效提高1年无瘤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绿激光解剖性汽化切除术(AVIT)和选择性光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前列腺绿激光手术的患者136例,年龄53~85岁。前列腺体积30~104 m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68例行AVIT(纳入观察组),68例行PVP(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3例和66例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术前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年龄[(66.8±6.5)比(67.3±5.4)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4.2±4.7)比(23.5±4.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7(4.1,4.9)比 4.6(4.2,5.0)分]、最大尿流率(Qmax)[(6.9±2.8)比(6.8±2.6)ml/s]、残余尿量(PVR)[(137(52.8,190.9)比119(70.6,172.1)ml]、前列腺体积(PV)[70.5(60.6,80.9)比68.2(61.2,80.5)ml]、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4(3.5,5.1)比4.4(3.4,5.0)n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激光持续时间更长[69.0(64.6,75.0)比55.8(49.1,63.4)min,(36.3±9.9)比(31.3±9.3)min],术中激光能耗与能量密度更高[(297±20)比(240±20)kJ,(4.50±1.35)比(3.73±1.17)kJ/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IPSS、QO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动力学参数方面,观察组Qmax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PV、PSA较对照组有更大幅度下降(56%比47%、70%比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尿道狭窄、尿失禁发生。观察组患者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为6.3%(4/63),低于对照组的18.2%(1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潴留、膀胱颈口挛缩、继发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绿激光AVIT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安全有效的。与PVP相比,AVIT去除的腺体组织更多,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楔形切除术、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挑选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9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探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了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性均突出,P<0.05。结论: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且可严格控制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实际住院的天数,因此而适合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86例我院纳入的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患者,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3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 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 43例。参照组干预 措施为常规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护理,实验组予行综合护理干预,讨论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及 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出血、附睾炎、尿道狭窄、低钠综合征、渗尿等并发症发生率( 4.65%)低于参照组( 20.9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86例我院纳入的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患者,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43例。参照组干预措施为常规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护理,实验组予行综合护理干预,讨论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出血、附睾炎、尿道狭窄、低钠综合征、渗尿等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参照组(20.9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除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min,术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早期肺癌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亚肺叶切除术逐渐受到胸外科医生的重视。但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实施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我院自2014年提出"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APL)"理念以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发展和总结,为早期肺癌亚肺叶切除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肺部手术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采取肺段切除,肺段切除数目低于3段,其余18例患者采取肺叶切除。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6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采取肺段切除术患者肺功能FEV1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在FVC和MVV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部手术,进行肺段切除术对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模拟切除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肝细胞性肝癌接受术前行模拟切除后实施腹腔镜肝叶、肝段、亚肝段或联合切除病例22例。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信息。结果22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了模拟切除的规划,部分患者因术前规划改变原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17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50.0 ml,中位阻断次数4次,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5 d,所有病例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模拟切除能精确规划出手术切除范围,显示重要的解剖结构,能够提高手术效率、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
简介:摘要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涉及Hiatal韧带、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联合纵肌的解剖。其中的Hiatal韧带实际上是直肠纵肌的分支,表现为不均匀的环周依附于肛提肌上。内括约肌是直肠环形肌的末端,于直肠纵肌分出Hiatal韧带的水平开始形成,此上界与齿状线的位置关系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虽然内外括约肌间隙存在脂肪组织,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肛管与直肠一样存在系膜结构。联合纵肌是直肠纵肌的剩余分支,在达到肛缘后折返穿过外括约肌,终止于肛尾韧带/尾骨。联合纵肌和Hiatal韧带的协同作用参与了排粪运动。ISR相关解剖的个体化差异影响了手术的实施,对吻合的影响尤为明显。
简介:摘要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已成为肝细胞癌的治愈性治疗措施之一,从外科学和肿瘤学的角度,都被证实能给患者带来微创和生存双重获益。我国肝细胞癌患者>80%合并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受损,肿瘤常跨越肝段生长、累及多个肝段,传统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因切除肝脏体积较大,容易导致术后肝衰竭而应用受限。基于肝细胞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传统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局限性,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理念应运而生并用于实践。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又称保留肝实质的解剖性肝切除术,是指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参考平面,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及其与亚肝段和(或)肝段的解剖关系,切除肿瘤及其所在亚肝段和(或)肝段门静脉流域,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实质。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的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亚肝段切除、肝段切除和保留肝实质的联合亚肝段和(或)肝段切除术,其适应证主要是位于(亚)肝段之间的小肝癌或微小肝癌,采用三维可视化、腹腔镜超声检查和吲哚菁绿融合荧光等导航技术,通过多个亚肝段的拼接组合,实现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切缘为本的解剖性肝切除术,可以达到既最大限度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的肝组织,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肝脏结构和体积的目的。目前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肿瘤学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将成为肝细胞癌微创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深入阐述腹腔镜限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概念与发展沿革、理论和技术支持、肿瘤学安全性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