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研究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对上岩层运动及破坏的影响,以平煤股份八矿己15-2208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以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为手段,模拟了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和不同回采高度对上岩层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受推进速度影响,采场上方岩层所受到的载荷加载速率也不断增大,使得上岩层的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继而使得上岩层速度随着推进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与此同时,由于采场中的回采高度未发生变化,使得采空区内的结构也未发生较大变化,对比不同推进速度但采高相同情况下采空区“三”高度可知,推进速度未对三高度产生明显影响。

  • 标签: 推进速度 软件模拟 岩层垮落 回采高度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东7-1工作面上地层赋存特征及各性岩石力学参数,采用的UDEC4.0数值模拟软件,通过建立与工作面条件相似的力学模型,对3煤一分层综采工艺条件下破坏特征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模拟计算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分析东7-1工作面开采后破坏特征。

  • 标签: 覆岩破坏  力学模型  离散元方法  数值模拟  覆岩垮落带
  • 简介:在分析陕西某煤矿20201工作面上岩层的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利用国际岩土工程学界十分推崇的有限差分程序(FLAC)建立了采动体的应力与渗流耦合模型,对采动引起的上岩层的破坏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出了工作面上岩层的应力、位移的变化特征,同时,在上含水层水压的作用下,得出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的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是采动应力与渗流耦合作用下煤层破坏的重用表现,因此,通过对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来分析应力与渗流耦合下的破坏更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采动覆岩 应力与渗流耦合 计算机数值模拟 覆岩破坏
  • 简介:    摘 要:导水裂隙的发育高度是确定防水煤柱尺寸、开采上限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水体下安全开采、预防矿井水害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经验公式仅适用于分层开采,利用井下导水裂隙高度的现场探测方法不仅可以验证公式计算的正确性,同时其所得数据也更为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要: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煤矿开采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建筑物等造成破坏的开采方法,相对于其它法开采、条带开采、离层区注浆、水砂充填等开采技术而言,具有安全性高、采出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上,着重研究了膏体充填开采岩层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控制的相关问题,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充填开采时顶板岩层的移动变形过程及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并对充填开采变形破坏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充填开采岩层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直接顶及下位老顶的移动变形。

  • 标签: 膏体充填 采空区 矿山压力 地表沉陷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各行各业,为达到绿色环保和高效率生产之间的相互协调,安全性能好,对生态环境破坏小和回采率较高的充填采矿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在很早就将充填采矿法在金属矿山中推广,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矿山在使用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充填时不同充填率与破坏之间的规律,不同的条件下对破坏的效果也不同,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合适的充填方案,有助于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高效节能的矿石开采。

  • 标签: 充填率 覆岩破坏
  • 简介:摘要:本文以黑眼泉煤矿A1煤层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了A1煤层上岩层“三”高度,结果表明:黑眼泉煤矿A1煤层开采后,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约为15.01m,沿煤层法向的高度约为14.63m,约为采高的5.18-5.04倍,裂隙沿竖直方向的发育高度约为55.78m,沿煤层法向的高度约为54.35m,约为采高的18.74-19.23倍,弯曲下沉范围为0-179.21m。

  • 标签: 垮落带 裂隙带 弯曲下沉带 发育高度
  • 简介:运用求解非线性大变形问题有限差分法(FLAC),对攀枝花宝鼎矿区太平煤矿第二水平1#、3#和5#急倾斜多煤层开采采场围岩压分布、裂隙特征进行了究研。结果表明:①在进行三个煤层回采工作过程中,采空区附近的围岩应力不断变化;②保护煤柱附近的煤层回采时,在煤柱附近会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当回采工作继续向下进行时,采空区又对保护煤柱产生类似于“解放”的效果,煤柱附近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缓解;③在煤层回采完后,上部保护煤柱发生塑性破坏,形成了导水通道。

  • 标签: 太平煤矿 覆岩压力 裂隙带 攀枝花
  • 简介:摘要老虎台矿开采煤层平均厚度55.5米,最厚达110m,埋深1300m,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下行分层放顶煤”。分层开采重复扰动破坏煤层结构破坏和运动特征十分复杂,并因此引发矿震和充水离层水害事故发生。本文通过采用数值模拟、EH-4物探和微震监测方法,对43005、63007和83003等典型工作面开采后结构破坏和运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并得出确切结论,为矿井合理规划设计,进行矿震和离层水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分层开采 数值模拟 物探 微震 覆岩破坏运动特征
  • 简介:摘要以矿区首采区地质补充勘探工程为基础,结合收集到的井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面开采等相关资料。采用数值模拟对采区首采面及后续工作面开采上整体移动坚硬火成岩岩床初次破断及周期破断距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火成岩的初次破断距为225~250m,周期破断距为100~125m,研究结果与微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对坚硬条件下煤层开采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火成岩 数值模拟 破断距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刘东煤层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的地质赋存条件,采用岩层钻孔探测仪,实测了极近距离煤层在单独开采上层煤与上、下煤层全部开采后,的三分布规律,得出首先单独开采上层71煤层时,上岩层形成的跨高度为5.5m,裂隙高度为23.8m;71、72煤层全部开采时,上岩层形成的跨高度为12.6m,裂隙高度为41.2m。关键词: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三带引言极近距离煤层在我国相当普遍,在我国大部分矿区中,只有不足1/3总数的矿区可采煤层数少于5层;而有55.2%的矿区可采煤层数达到6~15层,还有一部分矿区的可采煤层数超过了20层[1]。如淮北矿区、淮南矿区、徐州矿区、新汶矿区、平顶山矿区、大同矿区等都存在极近距离煤层群[2-5]。目前单一煤层开采分布规律研究较为充分,而对极近距离煤层,上、下煤层不同的开采方式,其上岩层三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较少,不利于极近距离煤层的安全开采。因此本论文结合刘东煤矿的具体地质技术条件,研究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岩层的三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可提高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安全性、高效性与经济性……

  • 标签: 分布规律 岩带 带分布
  • 简介:摘要:本文以“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小梅沙海滨旅游区桩基工程”为背景开展了海相地层灌注桩施工孔壁稳定离散模拟,该工程地下水水位浅,桩长较长,桩径较粗,钻进困难,钻进过程极为缓慢,地层不稳定造成了钻进塌孔、坍塌回填钻孔等现象,以此研究为基础,研究孔壁稳定加强、泥浆作用规律以及护壁堵漏方式对解决复杂地层中的钻进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气藏与常规气藏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决定了各自的渗流机理、储气方式、储气能力、产能和开采工艺与常规气藏的差别.煤气藏与常规气藏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煤储层既是生气层也是储气层.同时这也决定了煤气藏的模拟与常规气藏的模拟在参数准备、数据来源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为此,本文阐述了对煤气藏的模拟参数准备及模拟中一些重要参数的确定.

  • 标签: 煤层气 气藏 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随采深增大工作面顶板的运动规律与浅部有很大不同,本文从大采深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工程实践出发,研究了工作面顶板在纵向方向的破坏范围和推进方向的运动规律,给出了该条件下顶板的步距及其对放顶煤的影响。实践表明,在研究顶煤及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合理开采技术,可提高采出率,减少资源浪费。对实现矿井高产高效,以及指导类似条件下煤炭开采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放顶煤 覆岩移动 顶板来压规律 垮落步距
  • 简介:摘要:为了确定激光熔LDPE最佳工艺参数,探究其激光熔过程中热循环特性及力学性能。本文拟基于ANSYS,对制备LDPE板状绝缘保护层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绝缘层内部的残余应力增加。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离散程序法UDEC(UniversalDistinctElementCode)的基本原理、离散程序在裂隙体渗流分析以及裂隙体渗流一应力耦合分析中的应用,同时给出离散单元法分析裂隙体渗流的分析实例,并与理论解对比验证了离散单元法用于分析裂隙体渗流问题的可行性。

  • 标签: 裂隙岩体 离散单元程序法 应力耦合 渗流
  • 简介:摘要:由于煤体的开采形成了自由空间,围岩应力产生重新分布,导致采场周围岩体向采空部分产生位移、破坏、冒。工作面上岩层的运动规律是矿压控制技 术研究的重点,因此,研究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上岩层的运动规律,对于弄清大倾角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其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倾角 工作面 覆岩 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近距离煤层开采方式分类的分析,总结了上行开采、下行开采及合层开采的特点,分析了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和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主控因素,认为无论是上行开采还是下行开采亦或合层协同开采,上下煤层高度和上煤层结构运动状态,是近距离煤层开采中对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和回采巷道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参数。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覆岩运动 矿压显现 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