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2例。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检测血糖1次/周,检验HbA1c1次/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检验前后,实验组和参照组的2hPG(餐后2小时血糖)、FBG(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检验前,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且p>0.05;检验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予以定期血糖检验,可有效的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综合保暖护理对术中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共收治手术患者22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收缩压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26.55%,术后寒战发生率为4.43%,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暖护理有助于改善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对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小板参数、血糖和血脂水平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BG、TG、TC、HDL-C、LDL-C、MPV以及PDW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LT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因此,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各代谢指标,及时监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分娩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剖宫产、妊高征、胎儿窘迫症比例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利于母婴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结肠癌术后血糖控制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手术切口感染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切口甲级愈合者为对照组。将患者术后不同血糖水平作为暴露因素(7.8~10.0mmol/L与<7.8mmol/L;6~7.8mmol/L与4~6mmol/L)。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糖控制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下,血糖控制在<7.8mmol/L是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手术时间较长、贫血、急诊、低白蛋白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手术时间较长、急诊、低白蛋白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糖水平6~7.8mmol/L与4~6mmol/L相比较,切口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结肠癌术后血糖应控制于7.8mmol/L以下,并且不要求严格控制于6mmol/L以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0例,均采用血糖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血糖控制满意的40例患者标记为观察1组,另40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标记为观察2组,同时取同期所有指标正常的40例妊娠期妇女为对照组,将各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的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羊水过多的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2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各项的比较中,三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对体内血糖进行控制可降低孕妇妊娠期及其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产后并发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患者在妊娠初期排卵后不同时间孕酮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情况及黄体支持对孕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20例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正常妊娠直至分娩视为妊娠组,55例患者未至分娩、中途自然流产视为流产组。根据患者意愿自由选择是否采用黄体支持疗法,对于自愿应用黄体支持疗法者于排卵日后给予微粉化黄体酮200mg口服,1次/d或给予HCG2000U/次,1次/3d。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初期排卵后不同时间孕酮与HCG水平变化情况,观察黄体支持疗法对孕酮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排卵后随时间延长血清HCG水平均明显增长,妊娠组孕酮水平变化不明显,但流产组孕酮水平逐渐下降,且组间比较妊娠组HCG、孕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流产组患者(P<0.05);妊娠组患者排卵后不同时期孕酮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组患者随着排卵时间延长孕酮水平逐渐下降,排卵28d时水平最低,且流产组黄体支持者同期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无黄体支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且随排卵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黄体支持疗法对不良发育胚胎意义不大,孕酮水平不能作为指导黄体支持治疗的应用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