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断层治疗旋转照射和固定野照射计划验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32例不同部位食管癌分别制作Helical旋转照射和Direct固定野照射验证计划,并通过ArcCHECK测量、分析,对比验证结果通过率。分析靶体积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将靶体积较小的治疗验证计划分别放在ArcCHECK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分析验证通过率差异。结果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高于Direct计划(P<0.01),其靶体积与验证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和-0.042,P值分别为0.041和0.819。Helical计划采用3%/2mm标准时,高剂量区放在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测得的通过率不同(P=0.005),后者通过率更高;采用3%/3mm标准时与Direct计划的3%/3m、3%/2mm标准的相近(P均>0.05)。结论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普遍高于Direct计划,原因可能与ArcCHECK探测器的角度响应以及因更多参考点受到低剂量辐射而未参与计算有关,另外还可能跟Direct计划对断层治疗剂量控制系统要求更高有关。在Helical验证计划中,当采用3%/3mm标准时,靶体积越大,验证时出现较低通过率的可能性增加,但相关系数较低。验证计划的高剂量区位于模体中心或者探测点处都可以实现计划验证,综合考量建议放在模体等中心处。
简介:摘要螺旋断层治疗系统(HT)是一种集调强放射治疗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之一。考虑其与常规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的差异,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提出,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包括国内医疗机构HT用于临床工作的验收项目、操作制度、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了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检测频率。指南结合国内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给出了推荐性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机械精度、剂量输出与分布、激光定位系统、治疗床运动精度、MVCT影像系统质控检测、临床治疗计划验证等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使得指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指南能给临床工作人员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指导,使HT质量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可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国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规范HT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对临床关于计划衔接、靶区预处理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部收治的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大孔径定位CT在获得层厚为1 mm的头颈部图像中勾画计划靶区和剂量跌落结构。在计划设计时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和1.0 cm,螺距分布选择0.430、0.287和0.215,调制因子使用默认值1.8,剂量计算网格选择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按照不同参数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并将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同一射野宽度下不同螺距变化曲线重合,因而螺距对剂量跌落没有影响,不同射野宽度变化曲线相互独立说明射野宽度对纵轴双向剂量跌落有影响,靶区外沿纵向的剂量跌落速度与射野宽度成反相关系:即射野宽度越大剂量跌落速度越慢,半影区越大;反之射野宽度越小剂量跌落速度越快,半影区越小。当剂量跌落至处方剂量50%时距靶区纵向边界的距离近似约等于射野宽度一半,而对于距靶区边界不同距离处的剂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射野宽度和螺距对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射野宽度为2.5 cm时靶区最佳。总治疗出束时间随射野宽度和螺距的增大而逐步降低。结论当靶区分段治疗需要考虑计划衔接、执行效率及沿纵向剂量跌落控制时,可选择最佳的射野宽度、螺距等计划参数或根据纵向剂量跌落公式对衔接处靶区进行内收处理,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T)与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特点及优势。方法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HT计划和VMAT计划,并对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T和VMAT两种放疗计划计划肿瘤体积(PGTV)的D2%[(59.68±0.46)Gy vs. (60.06±0.20)Gy,t=-4.229,P<0.001]、D98%[(57.46±0.44)Gy vs. (57.20±0.07)Gy,t=2.912,P<0.001]、适形度指数(CI)(0.80±0.05 vs. 0.76±0.04,t=4.079,P<0.001)、均匀性指数(HI)(0.04±0.01 vs. 0.05±0.00,t=-5.50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50%[(58.77±0.46)Gy vs. (58.75±0.11)Gy,t=0.179,P=0.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放疗计划计划靶体积(PTV)的D50%[(51.99±0.39)Gy vs. (52.39±0.36)Gy,t=-5.278,P<0.001]、D98%[(49.46±0.29)Gy vs. (48.35±0.46)Gy,t=9.538,P<0.001]、HI(0.19±0.01 vs. 0.21±0.01,t=-7.5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59.13±0.64)Gy vs. (59.09±0.46)Gy,t=0.511,P=0.614]、CI(0.83±0.04 vs. 0.82±0.04,t=1.637,P=0.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危及器官方面,HT和VMAT的左肺V5[(57.90±1.42)% vs. (52.40±5.74)%,t=4.812,P<0.001]、V20[(22.40±2.17)% vs. (18.40±3.16)%,t=5.573,P<0.001]、Dmean[(12.71±0.55)Gy vs. (11.46±1.26)Gy,t=4.963,P<0.001],右肺Dmean[(3.42±0.27)Gy vs. (2.49±0.24)Gy,t=13.310,P<0.001],右侧乳腺的Dmean[(4.41±0.50)Gy vs. (3.12±0.65)Gy,t=10.326,P<0.001],心脏V30[(0.55±0.37)% vs. (1.24±1.11)%,t=-4.020,P=0.001]、Dmean[(4.68±0.62)Gy vs. (3.83±0.88)Gy,t=7.335,P<0.001],左心房Dmean[(2.53±0.31)Gy vs. (2.16±0.28)Gy,t=5.488,P<0.001],右心房Dmean[(2.77±0.43)Gy vs. (2.20±0.30)Gy,t=7.103,P<0.001],右心室Dmean[(5.10±0.72)Gy vs. (3.72±0.94)Gy,t=9.802,P<0.001],脊髓D2%[(14.79±2.73)Gy vs. (5.42±2.23)Gy,t=14.7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放疗计划左心室Dmean[(5.10±1.19)Gy vs. (4.80±1.54)Gy,t=1.250,P=0.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T计划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治疗要求,HT计划能提供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剂量均匀性,而危及器官方面VMAT计划更具优势,HT计划仅在高剂量区受照方面表现出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固定与单纯使用热塑膜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行螺旋断层放疗的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固定的患者14例(N1组),单纯使用热塑膜固定的患者14例(N2组)。利用兆伏级螺旋CT(MVCT)扫描配准获得每个患者治疗前左右(X)、头足(Y)、腹背(Z)方向的平移和横断面(ROLL)旋转的摆位误差,N1和N2组分别扫描425、416次,共计841次,比较数据误差。结果N1组在X、Y、Z和ROLL四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37±1.04)mm、(1.38±1.12)mm、(1.47±1.62)mm、(1.47±1.62)°,N2组分别为(1.57±1.21)mm、(2.10±1.51)mm、(1.61±1.50)mm、(1.40±1.30)°,N1与N2组在Y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1组在X、Y、Z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4.15 mm、4.23 mm和4.81 mm,N2组外扩边界分别为4.77 mm、6.31 mm和5.08 mm。在X方向,N1和N2组以3 mm为分界点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6,P<0.001)。在Y方向,以1 mm、2 mm和3 mm为分界点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9,P<0.001;χ2=42.202,P<0.001;χ2=46.204,P<0.001),在Z方向以2 mm为分界点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5,P=0.007)。N1组在X、Y、Z方向小于3 mm的摆位误差计数分别为92%、90%、92%。结论塑形垫结合热塑膜与单纯使用热塑膜固定技术相比,能有效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摆位稳定性,减小摆位误差,有一定的创新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0.4、4.2.3版本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系统叶片打开时间参数和γ通过率差别及改进状况。方法用4.0.4、4.2.3版本治疗计划系统各选择345例计划进行回顾性比较。从患者备份计划文件提取出Sinogram并计算叶片打开时间参数进行评估分析,包含最大叶片打开时间、叶片平均打开时间、打开时间<100 ms的叶片数比例、打开时间在最大时间5 ms范围内叶片数比例及出束总时间。对升级前后计划的γ通过率(分析标准为3 mm/3%、10%Threshold和全局误差)及叶片打开时间参数对比采用独立t检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叶片打开时间参数与γ通过率之间相关性。结果4.0.4版本的γ通过率低于4.2.3版本(97.86%∶98.6%,P<0.001),4.2.3版本的最大时间与投影时间的间隔低于4.0.4版本(1 ms∶11 ms,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4.0.4版本最大打开时间附近5 ms范围内的叶片数比例和出束总时间与γ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4.2.3版本仅出束总时间与γ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螺旋断层治疗系统升级到4.2.3版本后提高了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且有效修复了旧版系统在最大叶片打开时间附近的叶片可能会导致γ通过率下降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口腔黏膜勾画方法在鼻咽癌患者中预测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A-ROM)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分析2017-2019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螺旋断层治疗并采用全口腔勾画法(OCC法)和表面黏膜勾画法(MSC法)勾画口腔黏膜。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每周评估并记录患者的A-ROM分级,比较两种方法对A-ROM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3级A-ROM发生率为33.3%。单因素分析≥3级A-ROM发生的相关剂量学参数包括OCC法的V5、V10、V15、V45、V50、V55、V60、V65、V70和MSC法的V5、V10、V50、V55、V60、V65、V70、Dmean(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OCC法的性别、吸烟是≥3级A-ROM的危险因素(男/女:OR=0.141,95%CI为0.037~0.538,P=0.004;吸烟/不吸烟:OR=5.109,95%CI为1.413~18.470,P=0.013)。MSC法的性别、吸烟、N分期、V55是≥3级A-ROM的危险因素(男/女:OR=0.129,95%CI为0.032~0.519,P=0.004;吸烟/不吸烟:OR=4.448,95%CI为1.224~16.164,P=0.023;N分期:OR=2.291,95%CI为1.268~4.137,P=0.006;V55:OR=1.432,95%CI为1.008~2.033,P=0.045)。MSC的V55阈值为7.70%,曲线下面积为0.754,敏感性为0.680,特异性为0.740(P<0.001)。结论采用螺旋断层治疗鼻咽癌时,MSC法相比OCC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A-ROM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靶区螺旋断层治疗(HT)中不同图像引导范围对各独立靶区放疗精确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8例双靶区单计划HT患者根据靶区分布情况分为头胸组(15例),胸盆组(13例)。所有患者按整体、头侧靶区、脚侧靶区不同范围进行图像配准,分析各种配准范围下PTVCT对CTVMVCT的体积覆盖率、CTVCT和CTVMVCT的体积相似性指数及几何中心偏差。结果头胸组和胸盆组结果近似。整体配准时两靶区的覆盖率、体积相似性指数及几何中心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只配准某个靶区时,该靶区体积相似性指数和几何中心偏差都明显优于未配准靶区(P<0.05);对于单个靶区而言,单独配准该靶区时所得覆盖率、体积相似性指数及几何中心偏差最优,整体配准时次之,另一侧靶区配准时最差(P<0.05)。结论单独配准某个靶区可能会降低另外靶区的放疗精度,双靶区单计划放疗时图像引导范围应包含所有靶区或者分开配准。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mean。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 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mean为(2586.56±63.28) cGy。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肺癌患者接收放疗前、以及接受放疗后行螺旋CT灌注成像,对患者的病灶灌注值、血容量、最高增强值、以及达峰值时间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接受放疗治疗后,肺癌患者的病灶灌注值为(15.29±3.56)ml?100g-1?min-1、血容量为(5.03±1.21)ml/100g、最高增强值为(8.35±1.79)HU,明显低于放疗前;达峰值时间为(25.36±3.17)s,明显高于放疗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对肺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肿瘤血流灌注变化情况进行反应,可用语疗效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中患者颈部轮廓横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1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每周记录患者颈部轮廓横径及体重。分析放疗期间患者颈部横径的变化规律,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体重变化与颈部轮廓横径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放疗期间颈部轮廓横径均与放疗前明显不同,在放疗第4周出现了明显的缩小。颈部轮廓横径缩小的程度与体重下降的程度高度相关(r=0.803,P<0.05),与性别呈中度相关(r=0.523,P<0.05),此外,颈部轮廓横径缩小的程度与患者年龄、TNM分期、GTVnd-L平均剂量、GTVnd-R平均剂量、PTVnd-L平均剂量、PTVnd-R平均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期间,患者颈部轮廓横径会发生一定规律的缩小,且在放疗第4周缩小最为明显,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简介:摘要:受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职业暴露等因素的影响,使肺癌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征导致死亡率随之增加,成为对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恶性肿瘤疾病。放疗是用于抑制癌细胞扩散和生长,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方式,其中重离子放疗属于一种新型放疗技术,既能有效治疗不同大小肿块、各类病理类型肺癌,也能治疗光子射线不敏感、伴有乏氧区等特殊肺癌病灶,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或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也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CT影像学技术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在肺癌精准放疗、观察病情变化、预测放疗反应、评价治疗效果中有着巨大潜能和应用价值。为此,本文就64排螺旋CT在肺癌重离子放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
简介:何来‘断层’!舒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著名作家和学者)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得大彻底,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不少人应和此说。我却不能理解,不知道何来“断层”!大概也是多年来讲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讲得太热闹了:似乎舞台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