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Tau蛋白水平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Tau蛋白抗体(Anti—Tau1)和免疫狭缝印迹(ISB)技术对11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Alzheimer病(AD)75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7例]和24名年龄配对的老年健康人的血清测定Tau蛋白水平,用分子分析仪并联计算机(IBM)扫描进行分析,血清Tau蛋白的相对浓度以校准强度(CI)表示。结果研究显示老年期痴呆患者组的血清Tau蛋白含量(CI值:总计=0.114±0.03.AD=0.110±0.03,MID=0.123±0.04)与对照组(CI值为0.116±0.04)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也不受有或无apoE4等位基因(ε4)的影响。结论在临床上诊断老年期痴呆时,有必要采用相同技术对脑脊液(CSF)中的和血清中的Tau蛋白进行同步分析比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免疫印迹法(IBT)与放射免疫法(RIA)两种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身抗体的一致性,对IBT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抽取32例临床拟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用RIA法和IBT法分别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IBT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IA法与IBT法联合检测GADAb及ICA,其总阳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κ系数=0.015)。结论IBT法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与目前的金标准RIA法相比一致性较差,敏感性较低,特异性尚可。IBT法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尚不能替代RIA法,其在方法上仍有待改进,推广还需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院就诊患者HIV抗体阳性情况,为医院院内感染与医护人员防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北京科美生物,北京万泰,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与胶体金法对2013年~2015年入院患者输血前HIV抗体筛查检测,筛查阳性标本送陕西省疾病控制中心用重组免疫印迹法(WB法)进行确诊,结果,化学发光法HIV筛查阳性标本85例,胶体金法筛查阳性标本47例,经重组免疫印迹法最终确证59例,CLIA法阳性符合率69.4%(59/85)胶体金法的阳性符合率79.6%(47/59),用CLIA法,样本测定值/临界值(S/CO)在1.1~5.0之间的标本13例,经WB法确证1例,不确定5例,S/CO在5.1~10.0之间的23例,确证9例,不确定4例,S/CO值在10.1~29.5的49例,则经过WB法确证49例,研究发现随着S/CO值的升高胶体金法的阳性率随之升高反之阳性率越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酶联免疫法(简称ImmunoCAP法)和免疫印迹法(简称敏筛法)对主要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检测方法和解读检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门诊送检sIgE的458例过敏性疾病病例临床诊断和检测结果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敏筛法测定主要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其中141例同时采用ImmunoCAP法定量测定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303例仅测定主要吸入过敏原sIgE,14例仅测定主要食物过敏原sIgE。依据疾病类型分为气道过敏疾病组293例、皮肤过敏疾病组14例和多系统过敏疾病组151例。依据年龄分为<3岁组97例、3~6岁组(含3岁和6岁)186例、>6岁组175例。分别在各疾病组间和各年龄组间对两种检测方法中的7种单价过敏原(户尘螨、猫皮屑、狗皮屑、鸡蛋白、牛奶、蟹、虾)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全部病例中,ImmunoCAP法检出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sIgE的阳性率(30.6%、36.1%和43.2%)均分别高于敏筛法(21.2%、21.3%和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疾病组间,气道过敏疾病组和多系统过敏疾病组病例采用ImmunoCAP法检出户尘螨sIgE的阳性率(33.7%和24.6%)均分别高于敏筛法阳性检出率(23.4%和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系统过敏疾病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鸡蛋白和牛奶sIgE阳性率(47.6%和47.6%)均高于敏筛法(26.2%和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疾病组间两种方法检出猫皮屑、狗皮屑、蟹、虾sIgE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组间,<3岁组、3~6岁组(含3岁和6岁)和>6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户尘螨sIgE的阳性率(14.9%、26.9%和42.3%)均高于敏筛法(5.7%、17.6%和3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猫皮屑sIgE阳性率(6.9%)低于敏筛法(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和3~6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鸡蛋白sIgE的阳性率(47.1%和33.3%)高于敏筛法(32.4%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组和3~6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牛奶sIgE的阳性率差异表现与鸡蛋白sIgE结果相近。结论对7种主要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比较显示,ImmunoCAP法和敏筛法检测户尘螨、猫皮屑、鸡蛋白、牛奶的sIgE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差异性依赖于过敏性疾病类型及年龄而有所不同,两种方法检测狗皮屑、蟹、虾sIgE的阳性检出率一致性尚可。临床应用时应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并科学解读检测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Ⅰ型和Ⅱ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搜集我院100例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患者和1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Hp分型检测试剂盒对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和Ⅱ型进行统计结果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患者HpⅠ型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胃肠道疾病患者HPⅡ型抗体阳性率低于健康体检者阳性率(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初筛方法,并且HpⅠ型(CagA\VacA)比HpⅡ(UreB\UreA)型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及混合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0只,即空白对照组、大豆分离蛋白低、高剂量组(0.24、0.48g/kg)、混合蛋白质粉低、高剂量组(0.05、0.15g/kg)连续灌胃30d,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观察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DTH);通过血清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PFC)检测体液免疫功能;利用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检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论 大豆分离蛋白及混合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可增强小鼠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