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解放初期对蓖麻的用途、特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收获和选种均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当时广西、江西、四川、湖北、河北承德等省区由于蓖麻蚕养殖业的需要,在栽培技术上做了试验研究.中国油料所、山西农科院、内蒙哲盟农科所开展了品种资源搜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原华北农科所和中国农科院分别介绍了“利用单性雌株提高蓖麻的产量”(苏联·格沃兹杰娃)等文献.1963年山西农民选种家育成长果穗蓖麻新品种.同年宠土铨等在《东北农学院报》上发表了“用蓖麻嫁接大豆后代植株生理特性的初步分析”.1979年杨树栽等人报导了“陆海棉与蓖麻科间杂交初报”.八十年代初
简介:蓖麻蚕是一种资源性昆虫,因喜食蓖麻叶而得名。茧呈榧子形,顶有孔,色白,是绢纺的好原料。蓖麻蚕的饲养管理方法,大体上和桑蚕相同。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控制好蓖麻蚕卵孵化出蚕的温度蓖麻蚕的卵,怕干燥闷热,因而孵化温度一般在22℃-28℃之间最适宜。如果温度过高,就要进行降温。降温的方法是,将蚕卵放在匾内,用绳子悬吊在井中间。如果没有水井,可在大缸中盛满凉水,将放蚕卵的匾,架在缸中的凉水上面,经常换水,以保持缸中清凉。二、蓖麻叶等饲料要随采随喂采集的蓖麻叶如需储藏,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天。采叶的时间以傍晚为宜。采回的蓖麻叶,可储藏在空缸内,缸中间留点空隙,叶上面用湿布盖好。采叶的多少,应按照头一天供叶量确定。一次不要采得过多,蚕若在一天内吃不完,经过一晒会蓖麻叶会老化,第二天蚕无法食用。
简介:<正>蓖麻资源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以蓖麻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系列产品及高新技术的问世,这就为综合利用我国蓖麻资源开辟了广阔前景!我国从南到北、由西至东均有蓖麻分布,迄今为止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虽然如此,国内蓖麻生产却一直经历着时起时伏过程.蓖麻生产盛时年景在80年代,以中期为最,年均达到40~47万公顷,总产24~3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时期国内随之兴建或扩建的蓖麻油加工企业(含乡镇企业)达100个以上,仅内蒙哲盟地区就有30余家,似有“群雄割据”之势.如此状况,致使蓖麻籽原料平均公斤价由不足1.20元徒升至2.00元以上,加工蓖麻油
简介:<正>蓖麻(RicinusConnunisL)原产非洲东北部,属大戟科蓖麻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北方为高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南部和热带地区常为多年生常绿的小乔木.由于蓖麻是异花授粉植物,天然杂交率很高.在长期异地生长和栽培条件下,变异类型比较复杂,变异性状多而不稳定.根据我所试验观察,青茎的种的后代可以变成红茎或青红斑茎种;红茎种的后代可以变为青茎,种子大粒的也能分离出中粒种;中粒种后代又能分离出小粒种.这样就形成了蓖麻品种的多型性.蓖麻的品种到目前为止,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法.大体来说,以光照需要分为长日照和短日照种.以形态分有大、中、小粒种.有刺和无刺种.青茎和红茎种;
简介:<正>蓖麻蚕原产印度,我国自50年代初引进试养成功,随后逐步推广,生产鼎盛的1965年曾产鲜茧4.2万多吨(折合茧皮6000吨)。年产茧量居世界首位。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曾几经起落,尤经文革十年动乱后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几已濒于停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绢丝在国内外市场畅销,蓖麻蚕生产在一些省区很快有所恢复发展。其中恢复较快的是广西,1986年总产茧皮尚不足2吨,至1989年已恢复到129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989年产茧皮约150吨以上。现在,凡开始恢复或试养过蓖麻蚕的省区,多数有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