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考察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毒性。方法:MTT法检测了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对人正常肝细胞株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酶活法检测了肝酶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释放水平,从而进一步确证其毒性。分别利用荧光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荧光法检测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谷胱甘肽和活性氧水平。结果:黄药子二萜内酯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测谷胱甘肽下降同活性氧的上升呈相关性,而NAC能明显抑制二萜内酯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黄药子二萜内酯体外对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中萜类内酯含量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ZOBAXS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为35℃,以甲醇0.1%甲酸(208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蒸发温度为120℃,雾化温度为90℃,载气流速为1.1ml/min,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线性在0.9994~0.9999范围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加样回收率及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均较好。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中萜类内酯含量测定检验方法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制剂萜类内酯含量测定。
简介:目的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Cochrane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1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及相关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缺血1h后ip不同剂量的DGMI(1.25、2.50、5.00、10.00mg/kg),缺血1.5h后血流复灌,再灌注24和72h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72h时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氧化应激和IL-1β水平;选取DGMI有效剂量5.0mg/kg,分别于再灌注前0.5h、再灌后1、2、3和6h时给药,3d后取材研究药物治疗时间窗。结果2.5、5.0mg/kg剂量的DGMI改善大鼠再灌注24h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增强缺血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减弱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DA)、IL-1β水平。DGMI5.0mg/kg在tMCAO大鼠再灌注3h内给药均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结论DGMI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少于缺血再灌注后6h,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血栓通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银杏二萜内酯组(n=25)与血栓通组(n=25),银杏二萜内酯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运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且银杏二萜内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血栓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二萜内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血栓通组80%(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患者疗效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影响。方法利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卒中中心数据库,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发病48 h内接受双抗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双抗治疗组。END定义为发病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或运动项目评分增加≥1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例患者,联合治疗组84例,双抗治疗组71例。发病7 d内共有21例(13.5%)患者发生END,其中联合治疗组6例,双抗治疗组15例。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出血病例。单变量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卒中分布、是否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等因素可能与END有关(P均<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卒中分布等混杂因素后,联合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END呈显著独立负相关(优势比0.233,95%可信区间0.078~0.796;P=0.009)。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双抗治疗可降低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发生率,且不会增高出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药物对患有脑梗死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该药物对患者可以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有脑梗死伴不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的患者中抽取200例参与本次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药物进行治疗。分析NSE、hs-CRP、心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SE、hs-CRP指标相比参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效果均好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药物对患有脑梗死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可见其心功能出现明显提升,对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更佳(P
简介:目的:研究泽泻(Alismaorient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原萜烷型三萜,分别为24-(R)-羟基原萜烷-11,13-双烯16(S),23(S)-环氧化物,命名为24-去乙酰泽泻醇O(1),泽泻醇O(2)、24-乙酰泽泻醇F(3)和24-乙酰泽泻醇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亚急性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他汀、多巴丝肼、控制危险因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结果共纳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8例,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后显示,观察组患者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5.90±1.88)分比(24.45±2.86)分,(74.00±5.90)分比(67.24±5.89)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13±1.70)mg/L比(6.27±1.89)mg/L,(175.00±14.37)μg/L比(198.50±26.92)μg/L](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改善亚急性VP患者的症状并有效减轻VP患者的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应激组,以及慢性应激+银杏二萜内酯低剂量(1.5 mg·kg-1·d-1)组、中剂量(3 mg·kg-1·d-1)组和高剂量(6 mg·kg-1·d-1)组。除对照组,各组造模3周后给予药物治疗,持续给药3周并同时造模。应激期间和结束后测试行为学,取血清和海马下丘脑组织用于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等试剂盒检测。结果慢性应激造成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持续给予银杏二萜内酯可以改善大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旷场试验评分。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显著改善CUMS造成的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1β、IFN-γ分泌减少,显著升高IL-10、IL-4分泌水平。此外,CUMS造成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亢进,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的分泌,负反馈调节海马中神经递质释放,造成CUMS大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含量降低。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显著抑制HPA轴功能亢进,增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结论银杏二萜内酯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环境,抑制HPA轴亢进,增加神经递质释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固本咳喘片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H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52∶5∶43),流速为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2nm.结果: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分别在0.8~15.0μg·ml-1(γ=0.9995)和1.7~33.0μg·ml-1(γ=0.9997)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7.90%;RSD均小于2.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