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因缺少详细的地质调查,关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是否具有强烈的晚第四纪活动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应变分配中承担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仅东南支存在晚第四纪活动,全长约50km,总体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断分量,全新世以来右旋平均走滑速率约为0.6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4mm/a。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活动强度较中段明显偏弱,但具备发生Mw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在距今约800年以来曾发生过地表破裂型事件。结合重定位地震结果来看,龙日坝断裂带西侧和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跃,之间的丹巴地区可能主要表现为褶皱变形而地震活动微弱。青藏高原东缘之下的滑脱面自川西高原到四川盆地从约15kin逐渐变深至20km左右,而又变浅,约为10km,这种滑脱面的深度变化可能是龙门山隆升和孕震的驱动机制。这项研究有助于川西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应变分配和隆升机制。
简介:摘要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山区建设大规模工程越来越多,工程场地平整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程度越来越强,形成危害性较大的高切坡及高填方;这其中高填方边坡的危害更大,治理难度和治理成本更高,而斜坡段的高填方尤其复杂,当斜坡段分布特殊性岩土层时,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破坏机制就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可能出现一处灾害多种破坏模式的情况,鉴于此,在高填方边坡治理设计前,乃至工程建设规划前期,能有预见性的对边坡的破坏模式进行评价,对指导整个工程建设规划布局,或对填方边坡的治理设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正确的评价结论和建议,是项目规划设计和边坡治理设计的前提。基于此,本文根据台州某商业住宅项目在特殊性岩土的斜坡地段高填方,对此类问题的危害以及评价方式方法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