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方法。方法:从我科住院病/-4~用留置针输液病人中选择9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留置针护理方法,观察组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巡护频次,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静脉炎、阻塞、局部渗漏肿胀、脱针等问题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护,对住院病人家属组织健康教育,针对病人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抑制并发症,改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含蜡、胶质极高的稠油层位也进行了开采,另外伴热逐渐减为掺水流程及冷输流程,回压不断增高,抽油机承受的负荷也增大,抽油机开抽时率不断增加,这样势必减短抽油机的使用寿命,如何减少抽油机的中枢枢纽减速箱的磨损,增加抽油机减速箱的使用时间就是降本降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前使用时间对术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发病的影响。方法将331名进行PCI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间分为<7天组(222例),7-30天组(35例),>30天组(74例)三组,对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酐进行分析比较。以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血清肌酐(Scr)上升超过44.2μmol/L或较基础值上升>25%来定义造影剂肾病,比较三组之间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和其他同服药物与造影剂肾病的联系。结果<7天组(2.7%)和7-30天组(2.86%)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同类研究中的发病率(3.3%-8%),>30天组(5.41%)发生率略高。三组之间CI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结论手术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延长并不能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维护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短的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有效延长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对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累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变化。方法:将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的64只灯管设为试验组,然后随机选取累计使用时间小于l000小时的74只灯管为对照组。在标准状态下即温度、湿度、电压符合要求并在紫外线检测仪中测量,分别记录每只灯管的累计使用时间及照射强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累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7,P〈0.001),试验组的累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平均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5,P〉0.05;Χ^2=0.011,P〉0.05),不能说明2组灯管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有差别。结论: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不应作为更换灯管的依据。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才是判断灯管合格的标准,因此要求在标准状态下测量其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