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3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结果对所选的300例患儿进行分析,其中1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7例曾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史,12例存在皮肤不良反应,例如皮疹、荨麻疹等,1例有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1例肾脏受到损伤。结论儿科患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儿科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抗肿瘤药发生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以减少肿瘤患者ADR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ADR的发生时间、人群分布、ADR级别、抗肿瘤药物构成比、累积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结果312例ADR报告中,男性居多,占62.5%;有253例(81.09%)ADR发生时间<24h;抗肿瘤药物中铂类抗肿瘤药最多,奥沙利铂占14.42%;严重ADR居多有156例,占62.82%;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为主;312例ADR患者主要累积的是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共计384例次,占88.45%。结论应规范抗肿瘤药物的ADR常规处理,做好抗肿瘤药物ADR的预防、监测工作,尽可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盐都药检所对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退换药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处理结果等,对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后,探讨加强医院药物管理有效措施。结果107例因药品不良反应退换药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100.00%,无死亡情况发生(0.00%);不合理配伍药物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53.2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师及药剂师合理用药意识,药检所应对医院药物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及协助,并进行有效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我院药物治疗患者200例,其中5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间的关联度,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相关联,其中以≥55岁患者、静脉给药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为显著,各因素间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简介:摘要提供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旨在为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繁荣医药事业作贡献。
简介:目的:介绍抗HIV/HBV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工作者早发现、早处理.方法:总结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35篇有关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章.结果: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皮疹、脂代谢异常.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具有潜在肾毒性,主要导致肾小管损伤.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的结构与TDF相似,均可导致肾毒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inhibitors,PIs)主要不良反应为代谢综合征.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的不良反应事件少见,少数发生严重皮疹.结论: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