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400多年前,被誉为中西会通第一人的徐光启,博采西学,身体力行,为上海培植了善于吸纳和融合外国文明成果的文化基因,奠定了延绵数百年积极翻译出版世界各国优秀图书的文化根脉。因此,当晚清和“五四”以来的中西文化在此风云际会,上海以博大的胸襟吐故纳新,引领时代,成为我国西学东传的主要中心。

  • 标签: 翻译出版 上海 英国文学 传播 文化基因 中西会通
  • 简介:摘要:对于狄更斯作品《艰难时世》的解读,学术界多从人物性格和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而对该小说在共同体形塑方面的启发很少提及。狄更斯将创作背景置于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此时产业革命已处于完成阶段,而英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却越来越尖锐。狄更斯通过描写生活在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一个典型地区——焦煤镇的几个典型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冲突,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任何理想共同体的最终建构靠的是情感力量而非那些冷冰冰的“事实”或强制性的规训和惩罚。

  • 标签: 狄更斯 《艰难时世》 共同体 意像
  • 简介: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著作相比,文学有其特殊性。文学除了要有历史的连续性、系统性,还应该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在高校文学教学中,不能偏重讲授文学的外部历史而忽略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不能只选读文学作品而不注重文学作品与作家、时代背景之间的历史关联。如何兼顾文学文学性与历史性,是从事高校文学教学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文学史 教学 文学性 历史性
  • 简介:以GeoffreyChaucer及WilliamShakespeare的部分作品为例,来对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英国文学作品的词汇及其语法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中,英语词性转换灵活、句式表达多样,并且外来词及连字符的使用,都使得英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形象、更具兼容性,这些对研究英国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及英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早期现代英语 英国文学 词汇语法特征
  • 简介:摘要为迎合现代教育思想,本文从综合性学习、全方位的学习支持、特色课程文化、跟踪分析学习情况、科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英国文学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意见。

  • 标签: 英国文学课 信息化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
  • 简介:至今,外国文教材已发展出了诸多版本,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下,在进行外国文教材编写时仍然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如何使外国文教材适应时代观念的变化;二、如何体现外国文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三、如何在教材编撰的传承与革新中取得平衡。

  • 标签: 外国文学史 教材 观念
  • 简介:国文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鉴往而知今,知今而明远,未来中国文中的语图研究趋势,目前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一是图像选择的视野将更为广阔,二是文学文本研究范围的视野将更为开阔。此外,“重绘中国文地图”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最后,确立文学著作的语图配合学术规范,关注读图时代的语图关系,也是未来语图研究领域必然出现的新趋势。

  • 标签: 文本视野 文学地图 学术规范
  • 简介:国文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鉴往而知今,知今而明远,未来中国文中的语图研究趋势,目前来看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一是图像选择的视野将更为广阔,二是文学文本研究范围的视野将更为开阔。此外,“重绘中国文地图”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最后,确立文学著作的语图配合学术规范,关注读图时代的语图关系,也是未来语图研究领域必然出现的新趋势。

  • 标签: 拓宽文本视野 重绘文学地图 确立学术规范
  • 简介:新近出版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在研究视角、编排结构及论述风格上都有别于现有的文学著,展现了以梅维恒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家们的文学研究观念,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透视中国文的底色与背景,包括语言和文字、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超自然元素、宗教因素等。其次,扩大文学观照的地域与视阈。中国文研究在地域设定上不应只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还应包括受中国文影响以及使用中文创作的其他地域;同时要以'大文学'的观念,对各类文学作品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予以观照。再次,注重展现文学自身的演绎与发展进程,在突出文学自身内在演绎的同时,彰显中国文代代相传的内在特征。

  • 标签: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照 文学演绎
  • 简介:郭小川是当代新诗主潮“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视为“战士诗人”的代表。他身上始终交织着“战士”与“诗人”的多重性。他的“战士”自我总是努力地去统摄“诗人”自我,而“诗人”自我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统摄时,却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有所游离。他越是真诚地写作,越是陷入时代赋予的困境。郭小川其人其诗,因此成为“文学”与“文学的历史”复杂纠结的一个典型样本。

  • 标签: 郭小川 诗歌 战士 诗人
  • 简介:叶炜《福地》中的地主老万,是麻庄的守护神,是乡土精英。但本质上,他还是个农民,还保留有农民的保守、狭隘与自私等弱点,在历史的许多岔路口,既没有选择的能力,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他更真实,也更能代表绝大多数的地主,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最接近历史上大多数地主真实的文学形象。

  • 标签: 老万 《福地》 地主
  • 简介:摘要“中国文”作为一门学科,从1910年公开出版林传甲著《中国文》开始,这一学科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万木争荣的景象。中国文版本著作已经使人目不暇接,对中国古代文学版本的述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于建国以后的一百五十余部通代的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版本作简要述评。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代 版本 述评
  • 简介:作为《中华读书报》的大牌记者,舒晋瑜纵横游走于文坛名流之间,自然有着广阔的人脉和丰厚的写作资源。这既是优势.也容易迷失——文人群体惯于趋名逐利,特别看重她的话语权,许多人找上门来,请求她写,她常常被人情包围。

  • 标签: 文学史 个人 写作资源 文人群体 话语权 迷失
  • 简介:20世纪30年代民族战争初期,从哈尔滨走出的流亡东北作家,使东北文学现象、作家活动及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文叙述中无法回避的一抹亮色。民国时期哈尔滨的文人活动、文学机制也因此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变迁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尝试从沦陷前哈尔滨新文学团体的产生、沦陷时期哈尔滨“文人圈子”与“杂志同人”活动的史料入手,探讨哈尔滨本土的文学机制是如何影响与形塑现代文坛整体视野中的东北文人的。

  • 标签: 哈尔滨 文学团体 东北作家 文学机制 现代文学
  • 简介:民国时期的文学著风格迥异,对《庄子》的书写也各有特色。文学著述者认可《庄子》一书对中国文的滋养,但大多习惯以道家文学和诸子文学的视角来看待《庄子》,而不能把它统摄在散文这一文学类型之下,这与当时西学东渐后文学观念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发掘民国时期文学著中《庄子》书写的得与失,可为深入研究《庄子》提供借鉴。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民国时期 《庄子》 文学观念
  • 简介:接受美学认为,读者"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构成"。从历时角度研究文学作品的接受,作为读者的文学书写者所书写的文学无疑是研究的重要参考。对于《西厢记》的接受而言,可以观察从1904年至今的文学书写,并将其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清晰地体现出《西厢记》接受演变的轨迹,可为《西厢记》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标签: 文学史书写 《西厢记》 接受史
  • 简介:"新文学"和"现代文学"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命名的更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延续和代替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诸种文学经验被不断改写,一些不合时宜的因素被扬弃,在此一时代是主流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另一时代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遮蔽。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文学书写过程中,如何选择、确立文学经典是关键问题所在。

  • 标签: 新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史 意识形态
  • 简介:西方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材普遍存在同质化与学术化倾向,且撰述大多忽视教学实际。宋德发所著《做一个受欢迎的外国文老师:西方文学的口语传承》是一部极具个性化的西方文学,有三个显著特点:以'微观教学学'为中心,从西方文学''走向西方文学,由专业化转向大众化。

  • 标签: 《做一个受欢迎的外国文学老师:西方文学的口语传承》 西方文学史 微观教学
  • 简介:香港回归20年周年之际,花城出版社推出黄万华教授的《百年香港文学》。这部个人独著的文学视野开阔、理念扎实、见解新颖,没有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立足香港,从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凸显香港文学传统的形成,从而丰富“中国性”,呈现出现当代文学的一种写作新范式。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香港回归 花城出版社 民族文学 文学传统 中国性
  • 简介:《台湾女性文学》是一次成功的区域女性文学实践,它在史料整理、地域色彩、性别文化与批评等方面颇具特色。其努力,反映了当下中国文研究领域走向成熟与细化的趋势。通过对三百多年台湾女性生活、文学创作与女性意识变迁的历史梳理,勾勒了作为中国文一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轮廓。

  • 标签: 台湾女性文学史 性别视角 女性意识 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