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尺骨前肌、股外侧肌的厚度和肌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130例患者,按照2017年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组38例、糖耐量异常组47例、糖尿病组45例。采用超声检测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厚度,并采用QLAB软件分析感兴趣区肌肉质量。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3组患者间的尺骨前肌厚度、股外侧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骨前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耐量异常组、糖尿病组分别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尺骨前肌肌肉质量和股外侧肌肌肉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与股外侧肌ROI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r=0.233,P=0.008)。糖化血红蛋白与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r=0.293,P=0.001)和股外侧肌的肌肉质量(r=0.278,P=0.001)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白蛋白、血脂这些影响肌肉量及肌肉质量的因素之后,糖化血红蛋白与股外侧肌和尺骨前肌的肌肉质量呈正相关性(β值分别为0.517和0.337,P值分别为0.014和0.041)。结论肌肉质量在糖耐量异常阶段就开始变差,接着出现肌肉量的减少;糖化血红蛋白相比空腹血糖与肌肉质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50岁T2DM患者670例(男320例,女350例)为T2DM组,随机抽取年龄相匹配的无T2DM的北京医院退休职工214例(男54例,女性75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检测。肌肉含量减少诊断截值为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男性<7.18 kg/m2,女性<5.73 kg/m2;肌肉力量降低诊断截值为握力男性<29.5 kg,女性<21.2 kg;肌肉含量下降和力量降低诊断为肌少症;计算肌肉质量(握力/优势侧上肢肌肉含量),比较单位重量的肌肉力量。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患者空腹血糖、腰臀比、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于对照组人群(P<0.05或P<0.01)。男性T2DM组患者握力、肌肉质量低于对照组(t=4.408、3.972,均P<0.01);男性受试者中体质指数(t=-5.567,95% CI:-0.375~-0.179,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t=-2.322,95%CI :-0.420~-0.035,P<0.05)与肌肉质量呈负相关。增龄(OR=1.062,95% CI:1.023~1.103,P<0.01;OR=1.074,95%CI:1.027~1.122,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OR=1.353,95%CI:1.150~1.591,P<0.01;OR=1.269,95%CI:1.044~1.543,P<0.05)是肌肉力量降低和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与非T2DM者比较,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肌肉力量和质量下降更明显,除增龄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指数升高是肌肉力量和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危重症患者在早期康复理疗中,对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3年2月到2024年4月期间本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中选取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患者划分为康复组,其余患者为参考组,康复组给予早期康复理疗,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经过早期康复理疗,护理后的肌肉功能评分为(86.27±9.45)分、7天后的MRC肌力水平评分为(4.19±0.74)分,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两组数据结果有很大差异,P值均在0.05以下。康复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62%,显著高于参考组,康复组与参考组数据差异很大,P=0.007,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理疗的实施,可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功能,并且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肉质量情况及少肌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老年人中少肌性肥胖(55例)、单纯肌少症(8例)、单纯肥胖(481例)及非少肌非肥胖对照组(152例)间身体成分、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老年少肌性肥胖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少肌性肥胖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高(均P<0.01或P<0.05),而握力、骨骼肌、骨骼肌指数、肌肉质量(握力/四肢骨骼肌)、摄入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矫正体重能量、矫正体重蛋白质、矫正理想体重能量、矫正理想体重蛋白质均较低(P<0.01)。老年人少肌性肥胖检出率为7.90%(55例),其中男性为7.60%(48例),女性为11.48%(7例)。少肌性肥胖检出率60~69岁为0.07%(2/287),70~79岁为4.94%(12/243),≥80岁为24.70%(41/166),少肌性肥胖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χ2=87.76,P<0.01)。以握力/四肢骨骼肌量中位数为切点,老年人肌肉质量(肌质)降低率为12.36%(86/696)。对照组(2.63%,4/152)、单纯肥胖组(11.64%,86/635)、单纯肌少症组(37.50%,3/8)、少肌性肥胖组(41.82%,23 /55),肌质降低者逐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肌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增龄、内脏脂肪面积偏多、摄入蛋白质不足、基础代谢降低(P<0.01或P<0.05)。结论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质降低者高于其他人群。老年少肌性肥胖的发生与增龄、摄入蛋白质不足、基础代谢降低、内脏脂肪面积增加有关,对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应及早进行个性化评估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的质量及硬度,探索肌骨超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的杨氏模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超声参数差异,分析病例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与肌少症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超声测值预判肌少症的价值。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10.0±2.1)mm、羽状角(16.9±3.2)°、肌束长度(30.5±3.2)mm、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杨氏模量值[(11.5±2.2)kPa、(23.2±4.0)kPa]均低于对照组[(14.8±1.2)mm、(21.7±2.5)°、(34.2±1.6)mm、(15.0±1.5)kPa、(30.6±2.8)kPa,t=10.454、3.612、5.631、6.922、8.173,均P<0.05],且放松状态杨氏模量值较收缩状态低;肌少症患者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7、-0.285,P<0.05);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838、0.761,P<0.01);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是肌少症显著相关的因素(OR=4.576、3.867)。超声检查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阈值为:肌肉厚度11 mm、羽状角17°、肌束长度32 mm、放松状态下杨氏模量12.4 kPa,其中肌肉厚度对诊断肌少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6.7%、100%。结论超声对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质量及肌肉硬度的测量,可以量化反映肌肉质量减低及肌肉硬度下降,为肌少症的预判提供影像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肌肉质量和握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入住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20 μg/L]140例和非缺乏组[20 μg/L≤25)(OH)D<70 μg/L] 61例,测定患者握力、步速及上下肢肌肉质量。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生素D非缺乏组患者的握力、上肢及下肢肌肉含量显著高于缺乏组[(33.49±9.43)kg与(29.59±10.30)kg、(4.99±1.09)kg与(4.57±1.11)kg、(15.69±3.10)kg与(14.54±3.03)kg,P值分别为0.010、0.015、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握力减低及下肢肌肉质量下降独立相关(OR=1.286,95%CI:1.197~1.346,P<0.01;OR=1.231,95%CI:1.102~1.283,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握力减低及下肢肌肉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肌肉质量下降与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募集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癌研究所及胸外科行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记录术前人体成分构成、肺通气功能、呼吸肌肉力量及心肺运动测试结果,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行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120例,其中113例完成评估,患者平均(68.13±7.01)岁,21例(18.58%,21/113)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与无并发症者比较,出现并发症者伴随着更低的四肢肌肉质量身高校正指数(ASMI)[(5.67±0.90)kg/m2比(7.71±1.40)kg/m2,t=3.900,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85±0.40)L比(2.12±0.57)L,t=2.412,P=0.027]、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量(MMF)[(1.40±0.69)L/s比(2.11±1.09)L/s,t=2.502,P=0.021]、最大吸气压(Pimax)[(55.13±32.52)cmH2O比(64.71±20.60)cmH2O,t=0.778,P=0.047](1 cmH2O=0.098 kPa)、最大摄氧量(Vo2max)[(1.14±0.41)L/min比(1.40±0.34)L/min,t=0.779,P=0.046]、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kg)[(20.00±1.91)L·min-1·kg-1比(22.33±2.37)L·min-1·kg-1,t=0.813,P=0.0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FEV1(OR=2.824,95%CI:1.127~5.158,P=0.001)与Vo2max@kg(OR=3.149,95%CI:1.829~6.592,P<0.001)外,ASMI也是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19,95%CI:1.604~3.466,P=0.006),其最佳预测界值为6.295 kg/m2,其敏感度为0.816、特异度为0.818,曲线下面积(AUC)0.887(95%CI:0.793~0.981,P<0.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肌肉质量下降将增加肺叶切除术后30 d内严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与肌肉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患者,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469例,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量减少组(169例)与非肌量减少组(300例),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DSPN组(296例)和非DSPN组(173例),比较两组间肌量减少患病率,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DSPN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纳入T2DM患者469例,肌量减少患者169例,DSPN组肌量减少患病率明显高于非DSPN组(40.88%比27.75%,χ²=8.17,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DSPN是T2DM患者肌量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86,95%CI 1.190~2.680,P=0.005),当校正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后,DSPN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仍存在(OR=1.807,95%CI 1.162~2.809,P=0.009)。结论T2DM患者肌量减少在DSPN患者中更为常见,DSPN为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节段固定(组)治疗和短节段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28例行胰腺节段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24例行开腹手术,4例行腔镜手术;26例行胰肠Roux-en-Y吻合,2例行胰胃吻合。术后生化漏9例,B级胰瘘4例,无C级胰瘘;无活动性出血病例,1例出现慢性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新发糖尿病1例。围手术期均无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笔者认为胰腺节段性切除术对患者的内、外分泌功能影响小,但胰瘘发生率较其他胰腺手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