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条灸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艾条灸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艾条灸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疗床熏灸对于腰腿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腰腿疼痛患者中,从中选择了3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16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灸疗床熏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针灸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4d后、治疗28d后的VAS 评分分别为(7.39±1.42)分、(4.32±1.08)分、(2.92±0.86)分,对照组分别为(7.41±1.37)分、(6.72±1.23)分、(4.24±1.01)分,两组的疼痛程度在治疗后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8.80%,对照组为85.54%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灸疗床熏灸应用于腰腿疼痛症状的效果较好,提高了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以重灸疗法为代表的艾灸施术过程中灸感的产生施灸部位/用穴选用特点。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系统检索与灸感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原始数据库,分析灸感的产生与施灸部位及腧穴分布的规律。结果最终纳入167篇文献,共涉及人体17个部位和93个腧穴。综合分析各项研究方案设计后发现,以腰部、腹部和背部为最常见的施术部位;涉及经脉以膀胱经、任脉和督脉为前三位。而选用腧穴频次最高的前十位分别是:关元、肾俞、足三里、大椎、气海、风池、命门、三阴交、百会和大肠俞,其中特定穴的使用频次远高于非特定穴。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海德聚能灸配合“肾复方”督灸粉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 120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中期 CRF 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海德聚能灸配合“肾复方”督灸粉,在督脉及膀胱经取穴进行隔物灸治疗。两组均治疗 2 个疗程,每个疗程 10 天,间隔 5 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尿素氮、尿酸、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尿素氮、尿酸、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疗装置在灸疗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和2022年12月,试验病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7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35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对照组行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灸疗装置辅助治疗,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评分和患侧上肢握力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肩关节评分和患侧上肢握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77.14%,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灸疗装置治疗,加快了上肢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简介:隔物灸是我国传统中医治疗的一种方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核桃灸则是使用核桃壳开展隔物灸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治疗中,其中又以外科治疗应用最为有效。作为中医学的经典医学诊疗手段,传至近现代又经众多学者研究并改良,当前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改良后的核桃眼镜灸缓解眼部疲劳,治疗部分眼部疾病。经临床实践发现,核桃灸在结膜炎、近视眼、白内障、干眼等眼部疾病治疗中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维持眼部健康状态,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核桃灸源流与出处,讲解核桃灸在不同眼疾中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