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转移性黑色素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是精准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循环肿瘤DN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液态活检"手段,因其对基因突变的高度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可以被定性、定量和追踪等优势,在监测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过程中的疾病进展、疗效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黑色素瘤 分子靶向治疗 循环肿瘤DNA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位于面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的肤色改变,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烧伤后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过多或缺失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前者侧重于抑制黑色素合成、减少皮肤黑色素含量,而后者则通过改善黑色素细胞功能、促进黑色素合成,进而恢复正常肤色。近年来,针对烧伤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本文中笔者对临床常用的光电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HNMM)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和口腔。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且肿瘤容易复发及转移,HNMM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手术及辅助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给HNMM的治疗带来令人欣喜的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循环串行病变的疗效。方法9例前循环串行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对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辅以球囊成形或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血管开通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89%,症状性脑出血11%,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 0~2)33%,90 d随访死亡率11%。结论对前循环串行病变取栓并近段颈动脉病变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前循环 串行病变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于炎症后色素治理中予以纳米微针治疗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根据入院时间收集炎症后色素疾病患者5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奇偶排列方式,将其中25例设立为实验组,剩余均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原有治疗方式基础上予以纳米微针治疗,对比两组各个维度评分,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干预效果。结果:在不同的治疗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距,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纳米微针 炎症后色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黑色素细胞培植术对各类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150例各类型白癜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奇偶数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为75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为主,研究组以黑色素细胞培植术为主,评比项为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起效、显效时间、白斑消失时间短,以上4项差异为P<0.05。结论:黑色素细胞培植术应用于各类型白癜风治疗中,整体效果良好,可快速消除白斑,控制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白癜风 各类型 黑色素细胞培植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黑色素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81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外阴黑色素瘤患者,共59例。回顾性分析外阴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6.0个月(2~198个月)。结果(1)临床特点:59例外阴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18~83岁);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分期标准,Ⅰ期18例、Ⅱ期7例、Ⅲ期26例、Ⅳ期8例;38例患者的病变为单发,21例为多发;肿瘤最大直径的范围为0.3~17.0 cm;其中17例患者的病灶表面有溃疡。(2)治疗方式:59例外阴黑色素瘤患者中,5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外阴根治性手术、20例因病变局限于单侧外阴行外阴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化疗联合干扰素治疗、1例干扰素治疗、1例放疗。淋巴结处理:5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7例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其中24例(65%,24/37)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9例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其中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1例(1/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余16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手术。术后辅助治疗:5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31例术后辅助化疗,1例辅助放疗,4例干扰素治疗,17例予包含化疗的联合治疗,3例术后未行辅助治疗。(3)生存情况:随访期内,59例外阴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0个月(2.0~198.0个月),3年生存率为42.5%,5年生存率为23.8%。Ⅰ、Ⅱ、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0、45.0、24.0、23.0个月,Ⅰ、Ⅱ期分别与Ⅲ、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外阴根治性手术、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0、29.0个月)均明显长于未手术患者(9.0个月,P<0.01);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未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0、32.0、30.0个月,3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9.0个月)明显长于术后辅助放疗、干扰素、包含化疗的联合治疗患者(分别为9.0、14.0、26.0个月,P<0.01)。(4)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分期、外阴手术与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是影响外阴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分期是影响外阴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外阴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差,分期是其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可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外阴肿瘤 黑色素瘤 外科手术 放化疗,辅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综合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资料摘选自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合计31例,分析其综合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注射干扰素治疗之后,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本文中出现3例,占比为9.67%,发热时常则超过了12个小时,剩余的28例患者温度在28.5摄氏度左右,占比为90.32%,发热时常在12个小时之内。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后,护理人员给与其精神上的鼓励与安慰,同时保证良好的病房环境,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积极的面对疾病,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综合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PRT)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UM行PRT的共819例患者资料,包括术前视力、眼压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情况,PRT次数、时间、并发症、随访时间,敷贴器取出后半年UM瘤体的基底最大直径和瘤体高度,末次随访肿瘤转移率、病死率及视力变化情况。UM控制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瘤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瘤体高度增加2.0 mm或肿瘤任一边界扩展2.5 mm视为瘤体增长,反之则定义为敷贴治疗有效。采用配对t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9例UM患者中男性408例,女性411例;年龄13~85岁,平均数为47岁;均为单眼发病,9例为睫状体黑色素瘤,43例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累及睫状体,767例为脉络膜黑色瘤。819只患眼中,中等大小肿瘤697只眼,大肿瘤110只眼。所有患者接受1次PRT,放射治疗时间6~50 d,平均数为15 d。81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感染,无邻近组织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半年后瘤体基底最大直径为(12.41±3.20)mm,与治疗前瘤体基底最大直径(12.82±3.2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1);治疗半年后瘤体高度为(6.18±2.55)mm,与治疗前瘤体高度(7.21±2.5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1)。随访时间为(34±24)个月(1~125个月),至随访期末25例患者在PRT术后2年失访,71例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PRT的有效率为88.3%(723/819),眼球保留率为91.1%(723/794);视力不变393只眼,视力下降344只眼,视力提高82只眼。60例患者发生全身转移(肝脏、骨、乳腺转移),2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生存曲线分析显示5年肿瘤转移率为12.8%,病死率为5.8%;10年肿瘤转移率为20.6%,病死率为5.8%。结论PRT对UM安全、有效,保眼率高且能保存部分有用视力,可以作为控制中等大小UM的主要治疗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0-675)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恶性黑色素瘤(IMM)的外科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例IMM患者(包括3例原发性和4例继发性),均行经颅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尽可能多切除肿瘤;术后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随访、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和(或)再次手术或综合治疗。结果7例患者最终均先后死亡;3例原发性IMM患者中,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一例,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7个月和1个月;4例继发性IMM患者中,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生存期分别为32个月、13个月、12个月及5个月。结论IMM患者的总体预后差,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颅内病灶是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颅内转移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Q开关激光治疗法,在皮肤色素性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份到 2019年 1月份进入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 170名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患均使用波长 752nm的激光治疗方式,进行雀斑,太田痣等皮肤色素性疾病治疗。结果:在 170名病患中, 167名病患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治疗有效率达 98.2% 。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法相比,激光治疗对纹身,雀斑,太田痣等皮肤色素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进行实际治疗时,对面积较大部位较深的病变位置需进行多次治疗才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激光 色素 雀斑 纹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0月 收入与治疗的60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 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模式治疗患者;对照组:应用苷片及维生素治疗患者。通研究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治疗前后MS、 MD,疗效,视野疗效,得出研究结论。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为0.50±0.36,对照组的视力为 0.40±0.53。也就是说,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好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治疗后MS、 MD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40.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④观察组患者的视野总有效率为66.67 %,对照组患者的 视野总有效率为50.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模式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针刺治疗 健脾益肾通络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治疗中光子嫩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患者一共232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原则设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液氮冷冻治疗法,观察组实施光子嫩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雀斑、痤疮后色沉斑、脂溢性焦化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光子嫩肤技术 面部色素 皮肤病 雀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成人眼球内葡萄膜黑色素瘤与非黑色素瘤性肿块的MRI征象,寻找最佳联合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54例成人眼球内肿块患者的MRI资料,包括128例葡萄膜黑色素瘤和126例非黑色素瘤性肿块。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肿块的MRI征象,包括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特征及均匀度、高度、基底径、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有无伴发视网膜脱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MRI征象,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黑色素瘤与非黑色素瘤间肿块部位、形态、边缘、T1WI和T2WI信号(分别与脑灰质和玻璃体相比)、信号均匀度、强化程度、伴发视网膜脱离,肿瘤高度、基底径与高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及伴发视网膜脱离是诊断黑色素瘤的有效指标,其中肿块的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优势比(12.237)最大,准确率为86.2%。与脑灰质相比T2WI呈低信号和T1WI呈高信号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与玻璃体相比(Delong检验,P<0.001)。肿块的高度、强化程度、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联合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92.1%和96.1%,高于任何单一指标(P<0.001)。结论综合分析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比)、高度、形态、部位、强化程度和伴发视网膜脱离情况可提高鉴别诊断葡萄膜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性肿块的准确率,以脑灰质为参照物评估肿块的T1WI和T2WI信号优于玻璃体。

  • 标签: 黑色素瘤 眼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后循环脑梗塞患者64例为研究对像,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后,等患者病情稳定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2例,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和观察组(32例,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中显效13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的推广。

  • 标签: 后循环脑梗塞 针灸康复治疗 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伴无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AMD 16例(22眼)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注药后3、6及12个月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和PED高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逐步提高(F=5.752,P=0.001),但CRT及PED高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2,1.018;P=0.507,0.389)。结论玻璃内注射阿柏西普可有效治疗伴无血管性PED的AMD,术后视力明显改善,但CMT及PED高度无明显降低。

  • 标签: 变性,黄斑,年龄相关性 脱离,上皮层,色素 阿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规范化的外科治疗是早中期恶性黑色素瘤获得治愈的关键,也有助于改善晚期患者的预后,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学组专家根据中国国情,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为蓝本,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网络皮肤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澳洲和新西兰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以及相关国内外黑色素瘤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制订了针对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此专家共识涵盖了皮肤和肢端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各个环节的规范细节和操作要点,旨在推广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外科治疗,尽可能达到外科治疗目的并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黑色素瘤 外科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大血管闭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类型,血管内机械取栓是近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进展,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而前循环与后循环相比较进行血管内治疗及风险较前循环的血管内治疗难度程度都相应提高,且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后循环 脑梗死 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