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6例急性神经炎患者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神经炎患者,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电极刺激法,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急性神经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臂丛神经炎 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损伤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神经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分值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神经电位恢复率分别为70%、50%;两组神经功能分值和神经电位恢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临床致残率,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啰哌卡因用于阻滞麻醉的最佳浓度。方法120例ASAⅠ-Ⅱ级,35岁—50岁患者,随机分B1,B2,B3组,啰哌卡因100mg分别配置成0.33%30ml,0.5%20ml,0.75%13.3ml。在B超下行肌间沟注射麻醉后行上肢前臂手术,术中进行疼痛VAS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阻滞程度B2B3组明细优于B1组,疼痛VAS分级及不良反应,B3组明显优于B1组,结论前臂手术中采用啰哌卡因0.33%、0.5%、0.75%,肌间沟阻滞麻醉,均可以达到麻醉效果。但以0.5%啰哌卡因最为合适。

  • 标签: 啰哌卡因 臂丛阻滞麻醉 最佳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行颈联合麻醉,能够提术中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位内固定 锁骨 颈丛 臂丛
  •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儿右上肢垂,考虑为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儿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 标签: 肩难产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老年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实施上肢和前臂老年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传统方法对照组(C组)。记录各组患者完成阻滞所需要的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并发症。结果US组在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上短于(C组)(P<0.05);US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神经阻滞中。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神经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肌间沟神经麻醉下拟行上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0.5%罗哌卡因20ml加地佐辛5mg混合液)和对照组(0.5%罗哌卡因20ml),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手术开始后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局麻药用于神经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持续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地佐辛 臂丛神经麻醉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的4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神经阻滞行乳腺癌手术,分析其综合麻醉效果。结果4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或神经损伤等现象,麻醉前后患者的BP、HR、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5.24%。结论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神经阻滞这种方法,具有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高位硬膜外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乳腺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斜角肌间沟联合腋路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3-2014.3月2年间行上肢手术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为ASAI或Ⅱ级。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斜角肌间沟组,n=34)、B组(腋路神经组,n=40)、C组(联合组,n=39)。评估指标包括对各支神经的感觉阻滞评价,各支神经的阻滞完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5组主要分支中,联合阻滞组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均最短。联合阻滞的阻滞完善率为95-100%,明显高于单纯斜角肌间沟神经阻滞(67-97%)及腋路神经阻滞完善率(82%-100%)。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斜角肌间沟联合腋路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率高于单一入路麻醉,且较安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腋路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方法40例行择期上肢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都采用血管旁两点法,观察组在确定腋动脉后在其皮肤上方放一注射针头套管,在针头套管两侧进针进行腋路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损伤血管的机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阻滞穿刺中损伤血管的机会明显减少低于对照组。结论新方法可减少腋路神经阻滞血管损伤

  • 标签: 腋路 腋动脉 针头套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8例行上肢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术中效果。结果注药5-10分钟后针刺法测定伤口周围神经阻滞效果,患者无躲避,疼痛消失,效果优者占30例。其余8例效果稍差者,追加丙泊酚1mg/kg或芬太尼1ug/kg即可手术。结论探究盲探法肌间沟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目前普遍使用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盲探法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上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局麻药,研究组在局麻药基础上复合地佐辛,对比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两组镇痛持续时间对比,研究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麻醉后,研究组3h、4h、7h静息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阻滞中应用地佐辛复合局麻药,能延长痛觉阻滞时间,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地佐辛 局麻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84例拟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地佐辛5mg,对照组不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以及麻醉前5min(T1)、麻醉后30min(T2)、60min(T3)、90min(T4)时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较快、持续时间较长,术中芬太尼用量较少,麻醉后T2、T3时地佐辛组镇静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具有外周神经阻滞作用,与局部麻醉药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应用于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 标签: 地佐辛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均为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II组按传统找异感方法实施肌间沟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II组(P<0.05),麻醉效果(VAS评分)优于II组(P<0.05),不良反应也低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神经阻滞较传统盲探法操作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阻滞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与全麻比较在肩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取的病例均来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的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麻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来检测术前及术后72小时内的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c,PCIA)的使用时间及氨丁三醇的给药次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术前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术毕至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使用PCA的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次数也明显少于B组。结论神经阻滞应用与肩关节时候镇痛效果显著,对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也有帮助,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减少,且镇痛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应减少。

  • 标签: 肩关节镜 臂丛神经阻滞 全麻 超前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丁丙诺啡联合布比卡因对需要实施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对两周药物联合应用于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需要实施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布比卡因药物,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丙诺啡药物。观察和对比两个组别患者在围麻醉期RR、HR、ECG、BP以及SPO2的变化、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维持的时间、麻醉效果和术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麻醉的维持时间和起效时间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个组别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丙诺啡合并布比卡因对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缩短布比卡因的阻滞起效时间,加强了局麻药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丁丙诺啡 布比卡因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沟法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病人的麻醉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本科对成年锁骨骨折患者施行肌间沟法神经阻滞麻醉68例。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并发症为2.9%。结论单纯肌间沟法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锁骨骨折手术,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肌间沟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