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破膜和自然破膜结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128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产妇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患者行人工破膜)与对照组(64例患者行自然破膜),两组产妇分娩中均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5.6%,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4%,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评分8~10分例数,多于对照组,P<0.O5。结论产妇分娩中给予人工破膜结合自由体位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及PTCA术后再狭窄等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血小板栓塞形成的机制研究表明: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GPIb的相互作用在止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起着关键作用.vWF主要来源内皮和巨核细胞,作为分子桥介导血小板和内皮下胶原的粘附反应,与GIb结合位点位于vWF分子509~695残基之间A1重复区的二硫环上.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前来我院的就诊序号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24h尿蛋白定量(U-TP)、血小板(PLT)、D-二聚体(D-D)、血浆白蛋白(AL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都要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两个数值在两组的治疗对比中其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气虚血瘀证治疗,并且该方法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前来我院的就诊序号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24h尿蛋白定量(U-TP)、血小板(PLT)、D-二聚体(D-D)、血浆白蛋白(AL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都要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好转,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两个数值在两组的治疗对比中其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气虚血瘀证治疗,并且该方法效果明显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