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目前腰骶结构的改变与慢性下腰痛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有一些争论且国内的研究较少,为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而研究此题目。方法以67名C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X片测量其总腰椎前凸角度,腰骶角度以及骶骨倾斜角度并与21名无腰痛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各个指标与CLBP患者之间的相关性。结论CLBP患者较无腰痛人群,总腰椎前凸角度,腰骶角度,骶骨倾斜角度的平均值都呈减小的趋势(P<0.05);男性CLBP患者腰椎前凸角度较没有下腰痛者角度小,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腰骶角度与骶骨倾斜角度为强相关性(r=0.79),因此在CLBP的诊治和评定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腰骶角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处理当中,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腰丛骶丛神经阻滞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16例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其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均匀分成常规组以及超声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超声组患者则接受超声引导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出现的不良发应例数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患者接受超声引导腰丛神经与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多节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LSS)患者腰骶部放射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4例70岁以上的LSS腰骶部疼痛患者接受多节段DRG-PRF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评定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记录减少的镇痛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DRG-PRF明显降低了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减少了镇痛药物用量,其疗效可持续至术后6个月(P〈0.05)。术后1年的VAS、ODI评分以及镇痛药物用量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多节段DRG-PRF治疗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老年LSS患者的腰骶部放射痛,但仅具有中短期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骶髂三角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骨盆后环垂直不稳定型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35岁。骨折按Tile分型:C1.1型4例,C1.2型6例,C1.3型7例,C2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环椎旁肌入路行S1-髂骨椎弓根钉+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前环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Infix或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共置入S1-髂骨椎弓根钉系统20对,骶髂关节螺钉37枚。本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2cm(5.5~7.6em),手术时间平均为98min(89~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5mL(110~32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1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20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2.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1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椎弓根钉及骶髂关节螺钉断裂、松动及脱出。结论微创骶髂三角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近期效果佳,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 -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 选取 2014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 收治的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A组) 麻醉方式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复合镇静,对照组(B组) 麻醉方式为单纯喉罩通气全麻。记录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心率( heart rate, HR)、呼吸( respiration, R)的数据,术中枸橼酸舒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 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 术后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24小时随访 VAS评分等情况 。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单纯腰麻,观察组给予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实验结束之后,对麻醉之后30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后30min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行腰麻复合腰丛阻滞麻醉可取的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6年收治的20例早期骶髂关节结核患者,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灶刮除、取自体骨进行植骨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所有的患者,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后,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复发、感染以及骶髂关节分离脱位等症状。患者的术前Majeed评分为(60.65±5.89)分,末次随访的平均分数为(91.38±2.56)分,术后Majeed评分相比之前有很大提高(P<0.001)。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等可以诊断出早期骶髂关节结核,诊断正确率比较高;对早期骶髂关节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手术治疗以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实施骶管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59例,穿刺失败1例,成功率98.33%;对照组穿刺成功39例,穿刺失败21例,成功率65%;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穿刺时间为(9.36±2.73)min。短于对照组(15.21±3.17)min(P<0.01)。超声组麻醉效果优为59例(98.33%),优于对照组32例(53%)(P<0.01)。结论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麻醉效果好,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其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所以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将25G腰硬联合管内针用于腰麻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节育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二组(n=200),A组常规腰麻穿刺包腰麻;B组直接用25G管内针进行腰麻。观察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包括头痛、腰腿痛或下肢感觉异常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比较满意(P>0.05),两组的麻醉穿刺时间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并发症头痛及腰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1),下肢感觉异常二组相仿(P>0.05)。结论25G腰硬联合管内针直接穿刺,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相对简便,腰、头痛及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