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本研究将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炎症指标异常的患者(体温≥38℃、白细胞≥10×109/L或C反应蛋白>8mg/L)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术后未使用抗生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不是由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系统炎症导致,因此术后常规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不合理的,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采用介入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收录的 60例进行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介入护理,对比并观测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病人的预后改善明显,相关指标改善及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病人满意度更高。结论:采取介入护理方法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预后,提升临床有效率,同时可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抽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并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2例,根据发病到行TEVAR的时间将其划分为三个组别,即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对比三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慢性期组(P<0.05);三组技术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最大假腔直径小于慢性期组(P<0.05),而最小真腔直径大于慢性期组(P<0.05)。结论不同时期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更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 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 28人治疗成功, 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 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行下腔静脉网置入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74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下腔静脉过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并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92.3±8.2 )明显高于参照组( 78.2±6.3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 8.10% )明显低于参照组( 27.02%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对不同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铃薯冬作栽培的品种类型与栽培方式,为冬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薯9号、茯苓和合作88为试验材料,采用起垄覆黑膜栽培、起垄覆白膜栽培和常规栽培方法,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类型冬作产量表现和不同栽培方式的保温效果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具有增温效应,其增温效果依次为起垄覆白膜>起垄覆黑膜>常规栽培。青薯9号平均产量最高,为1706.43kg/667m2,其次是合作88,产量为1567.80kg/667m2,茯苓产量最低,为768.56kg/667m2。茯苓虫害率最高,达到90%,商品率最低,为55.41%。合作88虫害率为10.57%,商品率为85.24%。青薯9号虫害率最低,为2.33%,商品率为84.94%。覆膜栽培能起到增温保湿、提前出苗的作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产量和商品率高,虫害发生轻,经济效益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比较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卧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内界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确诊为特发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24例(24只眼),神经上皮层最小裂孔直径≥450μm,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纯内界膜剥离组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行黄斑孔周围内界膜剥离术,第2组为联合内界膜移植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行游离内界膜移植于黄斑孔,两组均行无菌气体充填。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2、3、6个月BCVA(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6个月裂孔闭合率联合治疗组为100%,单纯内界膜剥离组裂孔未闭合2例,重新行游离内界膜移植最终闭合。联合治疗组裂孔闭合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间BCVA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内界膜剥离组。结论游离内界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内界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 201 7 年 1~ 12 月确诊为特发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 24 例( 24 只眼),神经上皮层最小裂孔直径 ≥45 0μm ,随机分为两组:第 1 组单纯内界膜剥离组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行黄斑孔周围内界膜剥离术,第 2 组为联合内界膜移植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行游离内界膜移植于黄斑孔,两组均行无菌气体充填。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 1 、 2 、 3 、 6 个月 BCVA (最佳矫正视力) 和 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 1 ~ 6 个月裂孔闭合率联合治疗组为 100% ,单纯内界膜剥离组裂孔未闭合 2 例,重新行游离内界膜移植最终闭合。联合治疗组裂孔闭合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间 BCVA 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内界膜剥离组。结论:游离内界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